文/何勇
北京、上海、广州,曾令无数大学生倾心,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在汗水与泪水中苦苦打拼,也要坚守。如今,尽管这些一线城市仍让不少毕业生难以抗拒,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求职时更加务实,选择回归。有调查显示,2013年,超六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在河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2月12日《大河报》)
广大大学毕业生,因为“北上广”的高房价、户籍限制等种种大城市弊病,被迫逃离“北上广”,回归故乡二三线城市打拼、工作和生活。应当说,大学生在“家门口”就业是一种更加务实的求职选择,既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又能常回家看看,照顾父母,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对中西部地区的二三线城市而言,提供了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城镇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的中西部地区城市来说,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会。
但是,从近些年大学生逃离“北上广”的现实状况来看,逃离“北上广”并没有为二三线城市发展带来契机,相反让很多回归故乡的大学生感到了心累和辛酸,在故乡奋斗两三年之后又不得不又逃回“北上广”,让逃离“北上广”成为人生一场噩梦,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更是已经陷入了“逃离‘北上广’——逃回‘北上广’——逃离‘北上广’”的恶性循环的“围城”生活之中。大学生逃回“北上广”,对二三线城市的损失和打击远超过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对“北上广”的打击和损害,逃回“北上广”对二三线城市来说,不只是人力资源的流失,更会给城市就业、创业环境以及对外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和评价,会让外人觉得这座城市很黑暗,让人看不到梦想。
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归结起来,主要是在二三线城市就业、创业、发展和升迁更多的是依靠“拼爹”和潜规则,权力也更加粗暴。相对而言,“北上广”等大城市虽然也有拼爹和潜规则,但依靠能力、实力和明规则而获得的机会更多,社会竞争环境更公平、更公开、更合理。从这个角度说,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对于二三线城市是契机,但尚不值得欢呼,相反更值得警惕。二三线城市在欢迎大学生逃离“北上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防止回归故乡的大学生又逃回“北上广”,切实留住逃离“北上广”而回归故乡的大学生真正扎根故乡,投身到的故乡发展的大建设之中,为故乡发展添砖加瓦。
一方面,二三线城市为回归故乡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优惠政策要提供,吃拿卡要等潜规则的衙门作风更要清除,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中央精神和要求,消除“拼爹”因素的影响,创造一个公平、合理、公开的社会竞争环境。只有消除了社会不公因素,人才、人口的流动才能更趋理性化、科学化和规律化,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更好地带动“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