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1月28日> > 总第2407期 > A05 > 新闻内容
从“私人订制”的春联盼文化浓郁的年味
新闻作者:章清清等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易海珊:被儿子“推进”书法大门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凌晴
  “来了!来了!”1月22日一早,翘首盼春联的长沙市芙蓉区望龙村村民,早就在村委会会议室备好了笔墨纸砚。隔着老远,易海珊和长沙县会计学会书法分会成员们的耳边就响起亲热的招呼声。沾上了这股兴奋劲儿,易海珊顾不上休息,铺上毛粘、甩开宣纸,唰唰地挥洒起笔墨来。
  “这是每年的必修课了。”1月24日,易海珊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社会再发展,年近了,传统氛围是抹也抹不去的。”
  送春联:走村入户的“福星”
  “迎春接大福啊!”易海珊回忆,1月22日当天,大家每写完一纸大大的“福”字,等候的村民就吆喝着接过。
  连续6年,她所在的长沙县会计学会书法分会,都会去长沙、望城、浏阳、宁乡等地的联系村送春联、送“福”字,广受好评。村民们也亲切地称她为“福星”。
  “相较而言,农村更喜欢请人写春联。”易海珊说,“大家普遍觉得,写的就是比买的好!”
  这不,有位老爹爹手臂上挂着、肩上披着墨迹未干的对联。等候的群众不满地抱怨他太贪心,老爹爹敞着嗓门:“我家里有十几张门呢!”
  到了年跟前儿,不止送春联进村,易海珊每天都会抽空写几副,主动送给身边的同事、朋友。“大家都蛮给我面子,送出去还没有被拒绝过……”“至于家里的春联,往往是我假意抢着和‘师兄’比赛,赢的写。”易海珊笑称,“基本上最后都是他写。”今年46周岁的易海珊,说起自己书法入门,还得感激这位“师兄”。
  习书法:“师兄”领进门
  这位“师兄”其实是易海珊的儿子。易海珊33岁那年,儿子刘易斯已习书法三年,易海珊当了三年的“书童”。儿子也争气,得了全国赛的二等奖,“骄傲得要上天!”
  开春后,由楷书转行书,刘易斯有些拗不过来,总做不好。老师讲解示范时,易海珊悄悄地用手指比划着教他,谁知他突然气急败坏地把毛笔使劲地往母亲手里一按:“写、写、写!你写一个给我看看!”
  面对9岁的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反抗,易海珊惊呆了,火蹭地上来:“写就写!”当即就交费学写字!
  起势从站立握笔的标准姿势开始。调整呼吸,眼睛注视着笔尖,不成想小朋友5分钟就学会的动作,她20分钟还没有学会——握笔的手不停地哆嗦,毛笔几次掉在桌上,周围的孩子窃窃地笑。
  老师见她的手性实在是太差,要将学费退还:“先写着试试看,以后再交也不迟。”她却倔起来:“不先交学费,我肯定学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易海珊就来到书画用品店,买了50刀毛边纸、10瓶墨汁、10支毛笔,气喘吁吁地把一大堆的东西扛进家。
  “正在看动画片的儿子吓呆了,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第一次主动关掉电视到书房老老实实写字;老公见状把我拖到阳台,恶狠狠地说:‘你莫逼崽!’”易海珊告诉丈夫,这些都是为自己准备的,他的O型嘴久久没有闭上。
  从那以后,易海珊就开始较上了劲:整套的行头搬到办公室,午休、美容、洗头、应酬都统统放弃,中午两小时、晚上两小时,一天又一天地坚持着。
  就连书法老师也因此获益,从此开始收成人弟子,还常以她为榜样告诫弟子们:“学书法要有恒心和毅力!”
  就这样,易海珊成了儿子的“小师妹”。习字11年,练得用心,收获也不少。“每有同事、同道向我道喜时,我还故作谦虚说:这算不上什么呢,不过是筷子里面挑旗杆罢了!其实心里还是有股子高兴劲儿。”
  不过据说,家有“师兄”,易海珊免不了被“挤兑”。
  易海珊说,儿子练米芾的,任意纵横,自己练的是王羲之,偏柔和。“两人总爱互相挑拣,又相互鼓励。”“就连写春联时,他都爱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说得挺有道理。你让他真写出一副来,我又不服气。”
  “总的来说,到底比不过他练了童子功的。”易海珊笑言,“现在趁着他去念大学,我得好好学,时不我待嘛!”


 
吴晓丹:书法家女儿曾不敢在家练书法
  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章清清
  “我出生在黑龙江的哈尔滨,我父亲是书法家,所以我6岁就开始练习书法了。”1月24日,现年43岁的湖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晓丹爽朗地向记者介绍自己。
  父亲曾不支持她练书法
  吴晓丹是东北人,虽说来长沙已经11年了,但她一开口还是一口纯正的东北普通话。“不过,虽然我父亲是书法家,但在我小的时候,是不敢在家里练书法的呢!”吴晓丹话锋一转,停顿一下,似乎知道这会让人很讶异,“因为我父亲当时认为我没有什么书法天赋,难以成名成家,就不支持我的人生走书法这条路。”但吴晓丹说她偏偏又很热爱书法,“不敢在家里练,读书的时候,就趁中午放学的那个空当在学校练”。这样的状况甚至持续到她读高中时,家里人都还不知道她很会“写字”这个事。直到她父亲的一次“偶遇”。
  那一年吴晓丹的学校组织她们到公园进行现场书法表演,她的作品当时吸引了最多的人群围观和叫好。没想到那天她的父母也到了公园,恰巧就看到了这一幕。“当时我父亲还不敢上去认我,因为他不敢相信她的女儿这么会写字吧。不过也就是从那天以后,我父亲就正式支持我练书法了,可能是他也觉得我写得还不错吧!”吴晓丹笑着说。
  年三十,求春联的人带走了最后一张红纸
  因为父亲是书法家,所以吴晓丹说从她记事起,每到过年来找他父亲写春联的人就会特别的多,甚至大年三十晚上都会有人来敲门找父亲写春联。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除夕,当最后一位客人捧着父亲写的春联心满意足地离开后,父亲挽袖研墨准备给自己家写春联时,才发现写春联的红纸都用没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临时买也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吴晓丹说,当时父亲灵机一动,顺手找出一支红色的颜料笔,在门框两边“画出”春联的样子,然后再用金粉将字写上去。红色的颜料配上金光闪闪的大字顿时让门楣特别耀眼,还少了粘贴的麻烦。这副特殊的春联贴上去没多久,他们家的门再次被敲响了。吴晓丹说,附近的邻居看到他们家的春联后,都要邀请父亲去给他们“画”春联……
  吴晓丹现在是湖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每到过年也有人找她写春联,但吴晓丹坦言:“近些年求写春联的人明显少了,大家似乎更乐意去商场买那种成套现成的春联。”
  吴晓丹说,她为此感到担忧,虽说商场卖的成套的春联,或许比手写的春联更漂亮方便,但是从书法的角度来说,这种通过电脑打印出来的春联,谈不上任何书画艺术的展示,更少了文化韵味的表达,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延续和发展都是一种很严重的冲击。吴晓丹说,所以她呼吁更多人能拿起我们老祖宗的毛笔,用心写就最吉祥的祝福和希望,这才是真正最有“年味”的春联。



蒯奕池:学练字即学做人
  对常德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蒯奕池来说,走上书法之路,主要是受当老师的父亲的影响和熏陶。“我父亲常说,字好半篇文。”
  一次“奇遇”
  打开书法大门
  不过,在她19岁前,练书法还只是一项业务爱好,并没有特别往这方面培养和发展,直到那年经历的一次“奇遇”。
  那年蒯奕池师范专业刚毕业,被分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学校比较偏远,因此老师的住宿条件也很差。晚上为打发无聊时光,排遣简陋的居住环境带来的苦闷感,蒯奕池就在宿舍拿毛笔练字,练着练着,“突然就感觉自己呆的那个小房间不存在了,而我已经站到了高山之巅,清风吹来临山而立,顿时心旷神怡,那种飘飘然然的感觉我这辈子都忘不了。”1月24日,37岁的的蒯奕池向记者说起18年前的往事,仍然记忆深刻。
  从此以后,蒯奕池就计划在书法之路上有更进一步的造就。她报考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离职专门进修学习书法。两年时间里,她得到恩师金铮的赏识,受到书法大家王冬龄、白砥的指导,受益良多。直到现在,蒯奕池仍庆幸自己当年的果敢。在不停地学习、比较、竞技的几年时间里,靠着对书法先天的禀赋及良好的领悟力,加上近乎狂热的刻苦练习,蒯奕池的才华初显,很快有了不俗的表现。2003年,她一举摘得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大赛书法类金奖。
  (下转A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