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1月28日> > 总第2407期 > A04 > 新闻内容
从“私人订制”的春联盼文化浓郁的年味
新闻作者:凌晴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啦!贴春联是传统风俗,是浓郁年味,是美好愿望。
  可是,如今不少家庭已没了贴春联的习惯,更多的家庭开始贴印刷春联——或是掏钱购买的,或是商家赠送的。这些印制精美却又千篇一律的印刷品贴在门口,让人感觉淡了年味,多了俗气;少了文化味,多了商业气。
  本期,我们来听听湖南省七位知名女书法家谈关于春联的文化和年味,关于春联的青葱岁月和难忘往事——那些墨香扑鼻、“私人订制”的春联传递着一股更为浓郁的年味和亲切感。
  同时,她们也提起毛笔为今日女报的读者写下了祝福的春联,期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唤醒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一起捍卫春节、传承年味!



李雪梅:创造女书书法吉尼斯世界纪录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凌晴
  “骏马追风扬气魄,梅花傲雪见精神。”这十四枚古老如甲骨文般的字符,你是否能够一一识别?
  腊月二十七,在位于永州的自家画廊,“中国女书第一人”李雪梅女士凝神运气,挥毫泼墨。
  在她笔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富含着气韵,连成灵动的春联,跃然纸上。
  他提前三个月,求得二十六副春联
  随着春节的临近,李雪梅感到,笔尖上沾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昨天写了一整天。”1月27日上午,李雪梅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每年春节前,前来她的画廊求春联的队伍,庞大得有些惊人。其中,不乏指明求女书春联的。
  一位陈姓的宁乡籍老板,每年春节回老家,必定取道永州,上李雪梅这儿打个转。这不,昨儿他一来,便耗上了大半天,特别要求要写几副女书对联。
  “农村的每扇门,他都要贴上一副。整栋楼,上上下下十几扇门,一扇都没落下!”李雪梅说,像陈先生这样的书法爱好者,一定要现场看你写,顺道“赚”了一堂课。这种锦上添花的事儿,李雪梅乐意至极,盼着红红的春联给朋友们带来一年的好运。
  “知道我年底难免忙不过来,一位福建的书法爱好者便整整提前三个月——去年10月份就千里迢迢专程赶来,为自己和家人求了二十六副春联。”
  李雪梅也诧异,女书的知名度竟然如此高。
  将隶书、篆书等融入女书
  2011年,李冰冰、全智贤主演的电影《雪花秘扇》的热映,曾让永州女书为世界所惊叹。
  这种被誉为“世界之奇”的文字,起源于湖南江永县,在湘桂部分地区的妇女之间流行和传承。奇妙之处在于,它由妇女创造、妇女使用并且用以描写妇女生活,男人无法了解这些文字的意思。
  说到如何与女书结缘,李雪梅声线不由地抬高:“第一次知道女书,是在读初二时。当时看电视画面,觉得这种字很稀奇。”
  2006年,李雪梅参加了一个书法展,一名官员在看到她的书法后赞叹不已,建议她用心研究,既可把女书发扬光大,又可成就前所未有的女书艺术事业。李雪梅说,她有茅塞顿开之感。
  让一个女书文字也不认识的李雪梅去写女书,谈何容易?李雪梅只能将女书抄在笔记本上反复记,反复查找资料。
  熟悉后,她更将隶书、篆书等字体融入女书中。因此,相较以往的女书,她笔下的文字十分灵动,富有气韵和线条质感。这一切得到了专家和有识之士的认可,李雪梅因而被冠上“女书书法创作第一人”的美誉。
  2007年,90岁的“女书之乡”江永县自然女书传人阳焕宜去世。一种对女书的紧迫感压在李雪梅心头,她决定开始创作一幅女书书法长卷。经过三年多的整理筛选,两年多的辛勤笔耕,一幅花去1000多张6尺长宣纸,二十多公斤墨汁,长420米,共计6万多字的女书书法长卷告成,并于2010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曹兰芳:打动书法大家的“问题女书法家”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凌晴
  “上联:今日立马昆仑小;下联:女报运筹世纪新。两联合起来就是:今日女报,立马运筹,昆仑小,世纪新。这表达了我由衷的祝福。”
  春节前夕,在湖南永州,46岁的女书法家曹兰芳为今日女报遥遥送上一份“定制版”的祝福。
  23年,从永州求学到北京
  1987年,刚进湖南科技学院的曹兰芳,对自己笔下的字还没什么自信。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了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一场展览,看着赏心悦目的毛笔字,闻着墨香,她脑海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成为一个会写字的“文化人”。
  每天的午休时间,她铁打不动地窝在宿舍,不知疲倦地练字。“自那之后的二十多年,就是一个一路走一路问的过程。”1月25日,曹兰芳大大咧咧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大家都知道,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号——‘问题女书法家’!”
  从学校出发,到处打听,听说谁名气大,就拜谁为师,曹兰芳的拜师路从永州走到了长沙,再到北京。
  几年前,中国书法院组织田园采风,地点定在了湖南永州。曹兰芳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申请加入了陪同团队。“一连好几天,他们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发问到哪,请教到哪。”曹兰芳说,自己把积累了好些年的问题,一股脑倒了出来!
  而当时永州市书法家协会向采风团发放的作品集,则帮了曹兰芳一个大忙。该作品集有曹兰芳的作品,著名书法家曾翔看了后,高度认可。“他说,在永州居然发现了这么一个好苗子。”此后,她师从曾翔、胡抗美研习书法,甚至被推荐至沈鹏书法课题研究班,师从中国书法泰斗沈鹏。
  不知不觉,这个“莽撞”的初学少女,一路蜕变为知名的女书法家。2010年和2012年,由中国书法院提名,她作为中国女书法家代表分赴日本和韩国参加中日韩书法交流展活动。2012年10月,由《中国书画》杂志提名,她还赴欧洲参加了“中意韩汉字艺术交流展”。
  一手字平息一次上访
  六七年前,曹兰芳作为一名年轻的女镇长,赴某乡镇履新。初来乍到,适逢一群访民前来申诉,同事们纷纷劝她避一避风头,她却拦下这番好意:“我还巴不得和老百姓聊一聊呢!”
  在镇长办公室,曹兰芳请来群众代表,一边让对方说出合理诉求,一边提起案头的毛笔,一字一句地记下。气定神闲的神态,娟秀工整的小楷,让原本还扯着嗓子、拍着桌子的村民们突然安静了下来。
  “可能人们对拿着毛笔的人,有种无法言喻的敬重感,觉得是读书人,该讲道理。”经曹兰芳协调,事端很快平息下来了。事后,她笑称:“毛笔能当枪杆子,有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曹兰芳家中的厅堂最醒目位置,高高悬挂着这么一幅字——“以书弘道”。 “道,是社会正义,正能量;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最大载体。带着问题去研究书法,表达内心的灵性的涌动,同时把文化传承下去,把精神文脉理清楚。”说起自己研习书法的出发点,曹兰芳说,这已由原始的兴趣,甚至虚荣心,演变为一种神圣的责任。
  传承传统需要用心去做
  每逢春节,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将书写着新年愿望的春联贴在门前,红底黑字的祝福构成春节一道风景。
  但,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械化造就的千篇一律的春联印刷品,曹兰芳感情复杂:“老百姓方便了,几块钱能买上一副制作精美、装裱考究的春联。相比之下,我们下雨天拎着春联送人,浸湿了,糊了,还有过尴尬。”
  “但是,印刷春联失去了其观赏性和艺术性。商业化增强的同时,里面蕴含的年味仿佛越来越淡了。”因而,有了各个单位大规模组织的艺术家集体写春联。曹兰芳觉得:“请了多少人,名声有多大,写了多少副春联,这些都不是重点。传统的传承,需要发自内心去做。”
  不过,她感觉,相较往年,这种“虚假繁荣”的现象今年正逐渐变少。在她身边,更多的书法家自发地为周边朋友、邻里乡亲,写一写春联,送一送福字,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传统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