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1月21日> > 总第2405期 > A04 > 新闻内容
湘潭县首富村,“香菇娘子军”造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去以‘四条腿’的(猪)为主,后来是‘两条腿’的(鸡、鸭),现在是‘一条腿’的,收入反而越来越高,一年赚个五六万元没问题。”这是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八角村村民对外人常说的一个段子。2007年,八角村就被媒体称为湘潭县首富村;2010年,该村被评为湖南省“巾帼示范村”。如今,该村一年可创造2000万产值。而打造这一切的主角正是八角村人引以为豪的“香菇娘子军”。



种一亩香菇,利润近10万元
  农田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一大堆的碎屑……1月14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走进湘潭县八角村,这些看上去有点不知为何物的“风景”便映入眼帘。经过询问才得知,大棚是香菇种植园区,碎屑是种植香菇所需的原料。
  “这可是我们村独特的风景线呢!你可别小看这些大棚,它是我们村里的聚宝盆。” 八角村村支书冯应龙称,一亩地的香菇如果是4层立体种植,年产值可以达到16万元,利润将近10万元。
  八角村从2001年开始种植香菇,经十几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八角村香菇产业的年产值也达到了2000万元。
  在八角村的村支部里,记者看到了挂在墙壁上的众多牌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巾帼示范村、湘潭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湘潭县大学生创业基地……而不久前,他们还拿到了“移动式食用菌培育方法及其装置”的国家专利。
  说到八角村香菇产业的迅猛发展,冯应龙颇有感慨:“这多亏了村里的妇女同志们,如果没有她们,村里的香菇产业就发展不起来。香菇产业是八角村的支柱,而她们是香菇产业的支柱,村里香菇种植和管理人员90%以上都是妇女。”
  香菇种植给村里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村里的生活模式——过去,八角村的青壮年男女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很多。现在,男人们外出打工,妇女们在家种香菇。有妇女们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男人们外出打工也安心多了。
  近年来,八角村先后获得了湘潭市和湖南省的“巾帼示范村”荣誉称号,成为全省闻名的“巾帼示范村”。
  这些荣誉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妇女们种植香菇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在种植香菇6年后,八角村的致富模式也被媒体发现,很多报道称该村为“湘潭县首富村”。

妇女们砸锅卖铁带头种香菇
  “种植香菇,现在当然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不错的收入,甚至我们村也顶着很多的荣誉。但在2001年开始种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村民李彩霞就是八角村中当初不顾丈夫的反对执意种植香菇的妇女代表。如今,她已经是八角村香菇合作社的“总管”,社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她来协调处理。
  2001年,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八角村的小部分村民种植了湘潭县从省外引进来的香菇品种。冯应龙一口气就种了15亩,而别的村民一般都是一亩甚至半亩。实际上,哪怕是种一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种植一亩香菇的成本大概是一万元左右,这对于当时的村民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大开支。
  李彩霞当初第一个响应冯应龙:“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想要以后的日子好过一点,就只能砸锅卖铁拼一次。”
  为了凑齐一万多块钱的成本钱,李彩霞把家里的猪、稻谷都卖了,全部投入了香菇种植里。为此,李彩霞的老公还和她大吵了一架。
  因为没经验,只能自学,李彩霞便重新当起了“学生”,看书,找资料,不懂的地方就去问技术员,从开始的选料、做棒、制棒到接种、破袋、下田……
  “那真的是担惊受怕的一年,因为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有回报,有事没事就会去大棚里转转,看看长出香菇来了没。”李彩霞感觉那一年过得特别的煎熬,晚上连个好觉都没睡上。
  为了支持丈夫的香菇“事业”,村支书冯应龙的妻子谭元珍在并不清楚自己对香菇的种植技术和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还是在第一年一口气种植了15亩。
  “香菇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15亩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家这几个人是肯定忙不过来的,请人就肯定划不来,所以我知道会亏钱的。但为了在村里起一个带头作用,我只能硬着头皮上。”谭元珍说。
  李彩霞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第一批带头种香菇的很多都是女人,因为她们不想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但是在家又只能喂猪什么的,这些都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她们在创业方面其实比男人更有魄力和需求。”
  妇女们天天盼望着香菇能够快点长出来,可是没等到香菇长出来,却等来了别人的传言——八角村的气候是不能种植香菇的。
  原来,8月本是出菇的高峰期,但到2002年8月,大棚的菇棒上连菇芽都看不到。
  望着大棚内静静躺着的菇棒,不少村民认为是冯应龙在骗人,有的村民指着冯应龙的鼻子大骂,有人甚至跑到他家搬走了电视机和家具。
  向记者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时,村支书冯应龙的妻子谭元珍称,香菇是他们夫妻患难与共的见证者。
  为了让村民放心,谭元珍和冯应龙夫妇承诺所有的损失由他们赔偿。然后,谭元珍默默地擦干眼泪,拿出家里所有的存折陪冯应龙一起去银行取了六十多万元。
  这是他们家所有的积蓄呀!
  就在谭元珍夫妻二人提着现金准备赔偿村民损失时,有一个村民激动地跑过来告诉大伙:“出菇了,出菇了!香菇长出来了!”很快,菇农们接二连三地来报长菇的喜讯,有的还敲锣打鼓放鞭炮。谭元珍放声大哭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终于不要赔上家当了!”
  自从香菇第一年试种成功以后,第一批带头的人也开始了在村里的游说工作。
  “村里的大部分妇女在闲暇时间都是打麻将,而香菇种植又是妇女、老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不影响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出去赚钱。”李彩霞和谭元珍抓住这一点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连村里的残疾人也成了她们动员的对象。两人的工作很快就见效,很多妇女甚至当场就表示愿意搞香菇种植。比如,村民唐慧希一嫁到八角村,就开始了香菇种植之路。如今,她不仅自己种,还把丈夫也拉入伙跑起了运输。
  没多久,“湘潭县香菇产业合作社” 就迎来了150多户农民自愿参与。合作社按照为菇农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提供辅助原料,统一提供栽培技术,统一销售香菇,并为香菇注册了“走四方”商标。八角村的“香菇娘子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为外人所称颂。到如今,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种植了香菇,平均种植面积达到了户均一亩。

农家妇女的想法成了国家专利
  八角村的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困难也出现了。种植香菇必须要用到木屑作为养料,可全村几百亩的香菇所需要的木屑湘潭县是远远供不应求的。为了寻找到合适的东西进行替代,村里的妇女们得闲的时候就会找资料,和专家“策”。经过和专家讨论分析后,她们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用莲壳代替木屑。
  湘潭县是全国有名的“湘莲之乡”,每年加工莲子要产生2.5万多吨莲壳。从2011年初起,湘潭县八角香菇专业合作社与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始研究尝试用废弃的莲壳来培植香菇,收到了奇效。这些以莲壳作培养料的菇棒养分更高,能够长出更多的香菇。
  在八角村的巾帼香菇示范区里,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看到,大棚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立体的4层香菇棒,每一个香菇棒上簇拥着很多鲜嫩的香菇。冯应龙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常规的香菇棚是平着摆放一层香菇棒,每亩最多摆放1万个香菇棒,经过改良后的香菇棚采用的是立体4层栽培,于是产值跟着翻了几番。“这个创意也是村里的妇女发散性思维的结果。”冯应龙说,“妇女们的智慧可不能小看,虽然她们没读多少书,对于技术方面的东西也不是很懂,但她们有时候想出的点子让专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李彩霞现在是香菇合作社的技术顾问,平时菇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她都会进行指导,所有的培训、学习资料的发放等也都是她负责。2012年,她在北京参加农家女学校培训期间,看到很多人的阳台上都摆放着盆栽,于是突发奇想,觉得把香菇放到盆景里种植市场空间很大,因为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健康、绿色,如果能自己在家种植香菇,那消费者肯定会很喜欢。经过多次的实验,这项技术终于在2013年获得成功,并拿到了国家专利。
  在克服了一系列的技术困难后,八角村的香菇产业发展迅猛,不少周边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根据初步统计,到2013年底,带动周边村民近200户;香菇种植面积370亩,年产量3000余吨。如今,八角村种植的香菇供应长、株、潭等地的连锁超市,并远销上海、广东、香港,甚至通过代销,把欧美等国外也变成了这个小小村庄的大市场。
  村支书冯应龙很骄傲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八角村的人均年收入在六七年前就已经突破一万,2007年,不少媒体称八角村为 “湘潭县首富村”。冯应龙算了一笔账,即使不搞4层的立体种植,今年香菇的亩产值是5万元,利润至少可以达到3.5万元。而一个男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就能赚3万元左右。女人在家种两亩香菇的收入是男人外出打工收入的两倍。
  今年种植了一亩香菇的村民唐慧希告诉记者:“我虽然只是传统的种植,没有搞4层立体种植,但扣除成本,也赚了约3.6万元。原先我老公到外地打工,一年赚回的钱也就3万元。”湖南省县城经济研究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湘潭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282元。同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440元。唐慧希还表示,如果能够承包到土地,她个人也打算扩大种植面积。
  种植香茹给村里的妇女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而在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她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妇女们自发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跳舞、唱歌、扭腰歌,曾多次参加县里和市里的文艺表演,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