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1月10日> > 总第2402期 > A02 > 新闻内容
“吊发苦读”备考不值得提倡
新闻作者:黄春景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黄春景
  古有“悬梁刺股”,今有“衣架吊发”,近日,各地大学都进入了“期末考试时间”。1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一名大二女生“吊发苦读”的照片在微博上热传,网友感叹“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
  (1月8日东南网)
  古人用“悬梁刺股”来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换到现代社会,如果有人模仿这种做法,单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可以理解,但“吊发苦读”这办法并不值得提倡。
  近年来,从“吊瓶考试”到“赤膊上阵”再到如今的“吊发苦读”,虽然宣扬的是一种拼搏精神,但方法无疑是欠妥的。“吊瓶班”被人喻为现代版“头悬梁”。最为突出的是,湖北孝感一中高三(3)班学生集体在教室挂吊瓶,一度被调侃为“史上最牛‘吊瓶班’”。高考结束后,该学校达到一本线者222人,达到二本线及以上者659人。遗憾的是,“吊瓶班”全班五十多名学生中,无一人达到一本线。这说明了考前在心理上放松,从容应考是多么的重要。不论是“吊瓶考试”、“赤膊上阵”还是“吊发苦读”,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首先,“吊发苦读”的另类减压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营造出更加紧张的氛围。因为这在不少学生看来,复习功课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了,引起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反而是不利于减压的。特别是进入了“期末考试时间”的冲刺阶段,不宜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而应当保持与平时一样的心态和行为;第二,“吊发苦读”的减压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相对病态的竞争心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为了考试什么怪招、奇招都敢想,都敢做,那学生以后,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在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下,还有什么不能做?“吊发苦读”的压力之大,一旦发酵为公共舆情事件,难免在心理上给其他学生在无形中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吊发苦读”,为了考试出成绩而“吊发”,背后是极端的考试功利化。什么样的考试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吊发苦读”这根考试指挥棒,指向的是“急功近利”分数观,这与当下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我们知道,自我减压的方式很多种,学生应遵从温和、舒缓、轻松的原则,淡化考试的功利色彩,以适当的减压方式,树立良好的竞争心态。对于“吊发苦读”这种现象,不能止于自娱自乐的围观,必须分析造成这一怪象的深层次原因,想办法加以解决,别再让学生因为“功利”的考试导致备考“走火入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