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媒体认为是“最近20年在任期内哭得最频繁的总统”的奥巴马,因为此前和丹麦女首相大玩自拍而惹怒妻子,郁闷的他又是否再次流下了“英雄泪”?
不管这些政治领袖们私下里如何看待“哭泣”这回事,但当他们在公开场合掉下眼泪时,又有多少是真情流露呢?个中滋味大概是不会为外人道的。
“不爱哭”的泰国女总理哭了
“你们还要在这样继续下去吗?我已经作出了最大的让步,我实在已经无路可退了,希望你们能理解宽容,谢谢”——说这句话时,总是微笑着的泰国女总理英拉的脸上浮现了另一种她从前尽力避免出现的柔弱表情——哭。
2013年12月10日,在遭到黄衫军持续一个多月的反政府示威攻势之后,英拉先宣布解散国会准备提前进行大选,接着又在记者招待会上使出对策:哭,而且是忍着哭。她表示,自己不会辞职,将会尽责履行其看守内阁总理职务,直到下一届国会下议院选举结束,新的内阁产生时为止。说到反对派提出的要其家族离开泰国的要求,英拉含泪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泰国人,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是自己的权利,这(反对派的要求)对她不公平。英拉还表示自己已经作出了最大的让步,希望各方能够达成谅解,共同维护民主体制。说完她快速地转身而去。显然,她不想让自己当众哭出声来。
这位女政治家两年前刚上台时不是这样。当时曼谷正发洪灾,有记者说英拉讲话时“泛着泪光”,英拉不认同这样的政治包装:“我没有哭,也不会哭。为了泰国人民,我将坚强地处理好这个问题。”
“人们记住了电视画面上英拉勉强噙住的眼泪,却忽略了这位年轻总理祭出此招的老辣。”这次,有关英拉反常的情绪外露,新华社有报道如是认为英拉哭的逻辑,涉及到英拉及所在的执政党,即为泰党应对这次泰国街头政治的预先布局。
英拉,包括她哥哥他信(泰国前总理)一派,都是靠在大选中反败为胜起家的。尽管被媒体认为英拉是希望以此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不过泰国当地的民调显示,78%的泰国民众还是支持英拉提前大选的决定。显然,英拉已经靠其从来不随意表达的悲情,赢得了大选同情分。
“最爱哭”的美国总统能精准把握“哭戏”时机
大选前上演“哭戏”,几乎是国外政治家带给舆论的最直接画面感。同时,这种画面感有时候也是模糊的,比如,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最近20年在任期内哭得最频繁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公开报道显示,自奥巴马上台以来,他至少在公开场合哭过五次,还有一次是告诉选民“每次米歇尔演讲,我总有些泪眼模糊”。
这五次的“哭点”看起来都非常精确:前三次与大选直接相关。2008年11月3日,大选临近尾声,奥巴马泪流满面地出现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集会上,因为当天早上他得知外祖母去世。2012年11月5日,谋求第二个任期的奥巴马,在大选前一天最后一场公开集会上,“当他回忆起那些曾帮助他竞选的人们时,泣不成声”。三天后,奥巴马竞选团队放出一段视频,画面中奥巴马向竞选总部的志愿者们致敬:“你们所做的一切,意味着我肩负重要工作。我为你们所有人感到骄傲。”说完,他侧身用手擦拭流下的泪。
后来的两场“哭戏”,一次是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大选结束后不久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在大选中极力将自己塑造成硬汉的奥巴马一反常态,在白宫发表讲话谈到受害儿童,“他停顿了数秒,眼泪止不住涌了出来……”
另一次哭,是被记者追问时。2013年5月,奥巴马在白宫与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一起举行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重提2012年12月美国驻利比亚领事馆遇袭事件,奥巴马潸然泪下,说这是共和党的“政治马戏”,企图败坏他和前国务卿希拉里等人的声誉。2012年年末,美国驻利比亚领事馆遇袭,四人死亡,共和党人将领事馆遇袭归咎于美国国务院削减了领事馆的安保开支。总统奥巴马以及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都受到了共和党的指责。
巧合的是,2013年年初,希拉里在参议院就领事馆遇袭事件听证时,她采取的策略与奥巴马一样:回忆起迎回驻利比亚大使的灵柩,希拉里突然哽咽难言。有评论认为奥巴马与希拉里接连在同一个议题上演“哭戏”,可以被看作是民主党高层对共和党“政治马戏”的统一“示威”口径。
什么事能哭,什么事不能哭
更多的时候,美国总统并不哭,甚至对“哭”很避讳。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随身摄影师,曾在1993年美军士兵阵亡索马里之后不久,看到克林顿“非常恼火,眼睛发红”,可以看出他曾经哭过,不过当克林顿一看到相机,就对摄影师说:“不,现在不要。”
向来被认为爱哭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9·11袭击发生后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中也没有他公开抹泪的记录。只有临近退休之时,他才约见记者在白宫聊了6个小时,告诉记者:“在白宫的这些年,我经常一个人流泪到天亮。”在被问及对驻伊美军伤亡情况的感受时,小布什说:“我敢打赌,我流的眼泪比你想象的要多。”
所以总结起来,竞选拉票、对付政敌时,哭是有温度的武器。但绝不能在突发灾难和战争伤亡面前哭泣,因为这是一种影响士气的公开示弱。
哭在国外顶级政客的拿捏手腕中,还有另一种不常见的功能示好。
“无法停止哭泣,哭得就像个小男孩。”小布什在自传里这样形容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9·11袭击发生后,贝卢斯科尼给小布什打来电话,哭得很伤心。
贝氏的哭泣在当时有一个很大的背景:他刚出任意大利总理三个月,而这位新任总理一直对法国、德国主导欧洲事务的传统不感冒,亲近小布什,是贝氏巩固意大利在欧洲发言权的一种选择。
随后的政局发展,也印证了贝氏眼泪的价值:意大利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贝氏个人帮美国在欧洲四处游说,也赢得了小布什在欧洲“第二好朋友”(“第一好朋友”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名声。
相比欧美,拉美领导人的眼泪更性情,踢输一场球就能哭。
2006年世界杯,巴西队不敌法国队,这让时任巴西总统卢拉失声痛哭。副总统阿伦卡尔劝他:“大力神杯虽然丢了,可全国没有发生任何案件,这是奇迹。”结果卢拉继续哭:“没有了大力神杯,根本不会有奇迹。”
(据《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