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27日> > 总第2398期 > A11 > 新闻内容
“后进生”的爸妈,你们的问题出在哪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家长会上一位“差生”父亲的发言》一文在网上风传,尤其文中一句“我和孩子他妈都很关心孩子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引发很多网友共鸣:我们付出的心力不比其他爸妈少,采用的方法也似乎差不多,为何效果天差地别?
  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那么,所谓“后进生”们的家长究竟是错在哪呢?本期,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特意以两个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都差距较大的孩子为例,请专业人士就两家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点评——或许我们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能用的方法都用过,孩子还是老样子”
  小晓今年7岁半,在长沙市三角塘小学上二年级,成绩不大好就算了,还淘气得很,导致很多同学都不愿跟她玩。每次开家长会,小晓的妈妈李文奇还一准被老师单独留下来“私聊”。“可别以为孩子这样都是我们放任自流造成的。”李文奇称,恰恰相反,一家人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谓绞尽了脑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写作业是每个学生都天经地义的事,可小晓一到作业时间就各种‘折腾’,喝水、上厕所、削铅笔,经常一个小时下来还没动笔!”其实,李文奇早从小晓3岁起就开始着意培养她的学习兴趣,买回各种儿童读物,每晚带着她阅读;等小晓上幼儿园后,又每天辅导她写作业,周末带她参加各种兴趣班……“可孩子对于学习就是提不起劲。”
  除不爱学习,小晓还经常捣蛋,如拿笔往别人衣服上乱画、偷偷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每次,李文奇都会视情节轻重处以罚站、写检讨、剥夺看电视的权利、禁足等惩罚,甚至勒令小晓把自己的东西赔给人家。可每次老实不了几天,小晓又会再犯。
  一家人外出走亲访友时,小晓的表现也很让李文奇头疼:“经常霸着电视遥控器不放,或抢别人家小孩的玩具。我每次回到家都会好好教育她,甚至‘恐吓’她:‘以后再不带你出门了!’她爸爸气急了还会动手打——但都没啥效果。”

“我们家的那套没啥特别,一般家长都会”
  已年满8岁的娇娇在长沙市大同小学也是念二年级,学习上完全不用父母操心,每次都能考进全班前五名。因此,常有人向娇娇的妈妈黄明艳讨教育儿心得。“我们家那套(方法)真没什么特别之处,相信一般的家长都会。非要说什么‘心得’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从小培养’。”黄明艳解释道,她所谓的“培养”不是让孩子学很多特长、上各种培训班,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黄明艳与先生都是爱书之人,每晚,夫妻俩都会带着娇娇进行1小时的“睡前阅读”。最初,娇娇坚持不了10分钟就开始各种小动作,但黄明艳夫妇只当没看见,很快娇娇也就不来劲了,重新捡起书默默翻看……如今,她的阅读量已远超同龄孩子,且已经很习惯自学。
  娇娇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比如刚上一年级时,有次把同学的课本画得乱七八糟。黄明艳要求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并亲手将保证书交由班主任保管。“她哭着跟我说以后再不会这样了。”黄明艳称,从那以后娇娇果然再没犯过类似错误。
  娇娇还很爱拖拉,说教多次无效后,黄明艳决定改变战略:早上,因为娇娇的拖拉,出门时间晚了,娇娇催妈妈开车快一点,黄明艳偏要不急不慢……“迟到几次后,她洗漱、进餐的速度明显快多了。”

坚持的时长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供职于长沙晨光心理咨询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瑞伟认为,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这一问题上,娇娇父母采取的是“消退式”的关注方式,即有意漠视孩子初期的不耐,再配合言传身教,让孩子自行体味阅读的乐趣,加上坚持了足够的时间,好习惯不知不觉地就在孩子身上生了根;小晓妈妈也很重视孩子这一习惯的培养,并采取了多种方式,如陪伴读书和参加兴趣班等,但可能是因为方式过多或坚持的时间不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则会形成稳定习惯。“小晓妈妈是否花了足够长的时间去强化孩子的良性行为直至形成习惯呢——这点需要反思。”曾瑞伟称。
  他进一步分析,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两位妈妈的应对方式也有不同:娇娇妈妈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满灌法”,即一次性让孩子感到非常难受甚至刻骨铭心,从此绝不再犯。小晓犯错时,妈妈也会教育或惩戒,但感觉不够令孩子印象深刻。
  娇娇妈妈为纠正孩子拖拉习惯所采取的方法尤其令曾瑞伟赞赏:“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面对相应后果,远好过让孩子觉得你总有办法帮他收拾残局——要知道,家长越全能,孩子或许越无能。”

抓住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机会施教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证“心灵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颜屹嵩称,小晓父母的失误之处在于未能足够重视“首因效应”,即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就要明确告知他这样做的后果。娇娇一年级时的捣蛋之举,其父母“必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的处罚方式很及时也很到位。小晓父母虽采取了类似方法,但因为没能在孩子初犯时就坚决予以制止,导致后来的补救措施事倍功半。
  孩子经常性捣蛋,李文奇的做法其实是很多父母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并采取的应对之策,颜屹嵩认为,这些办法可能对别的孩子有效,但实践证实,对于小晓没有多大意义。沟通效果取决于三要素:文字内容、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显然,李文奇夫妇采取的“恐吓”、“赔偿”甚至“动手打”等方式,并没能对症下药。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调皮捣蛋,其实是为引起关注——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冷静对待,而不是“气急败坏”。
  娇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并不一帆风顺,但父母选择“视而不见”,于是她的各种“小动作”就失去了主观上继续下去的意义。因此,颜屹嵩总结道:“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掌握主动权,而不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