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20日> > 总第2396期 > A08 > 新闻内容
学学湖南知名老中医的养生习惯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实习生 刘浩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实习生 刘浩
  “中医养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从经络穴位、针灸理疗到顺时保健、食疗治病,中医养生法在近几年风靡全球。都说中医越老越“值钱”,这并不是一句大话——你瞧!在湖南各大中医医院里,不少退休老中医被返聘入院,为患者开药治病。他们用健康的精神风貌证实了“中医养生”的可靠性。
  本期,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湖南省内三位被医院返聘的高龄名中医,他们用真实的养生经验教你如何拥有长寿之道。
  
饮食有节,素多肉少
  病从口入,饮食是老中医们养生的第一重点。素多肉少,营养均衡——吃得清淡也是三位名医都常年坚持的习惯。老中医刘贵云和刘绍贵都赞同“定时、定质、定量”的饮食原则。而82岁的孙达武认为,人对吃不要太苛刻,但要吃得健康,即使三餐少不了肉,也要注意“吃瘦肉不吃肥肉”。
  养成固定的饮食时间是饮食养生的关键。刘绍贵说,“再忙再累,我都会按时吃饭,一定要吃主食。”他介绍,“早上7:20—中午12:30—晚上6:30”是几十年不变的规律,并且每天少不了馒头等面食。
  在刘贵云看来,随着物质条件提升,很多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她不反对睡前夜宵,但她主张吃苹果、香蕉等水果。
  
起居有序,生活规律
  作息规律是老中医信奉的养生法则。刘绍贵倡导养生的“三八原则”,即“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适当运动”。每天晚上11时上床睡觉、早上7时起床、运动以走路为主……这些都是他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生活状态,刘贵云也表示非常赞同。她表示,自己从参加工作以来,从不无故熬夜,晚上11时前睡觉,睡前习惯准备一盆温热水泡脚,促进睡眠质量。倘若有工作或其他必要事情耽误睡眠,也会事后及时补觉,同时在饮食上做出合理的调整,例如熬夜后的次日绝不吃辛辣食物,以粥等易消化食物为主。
  精神饱满,淡泊名利
  孙达武的一生经历坎坷。出生于常德石门县地主家庭的他,年轻时屡次遭受丧亲之痛,之后学医之路也百经磨练。“能如此健康,重在养心。”孙达武说,他从不大喜大悲,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不要向任何人炫耀自己的荣誉,因为人老了,这些就只是曾经。”刘贵云对“养心”的感受颇深。她说,自己把名利看得很淡,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从不争名逐利,这样能让心更适应平静,对血脉和身体器官都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三位名医如今仍在天天看诊,用刘绍贵的话说,“老人工作不图钱,图动脑。”行医为乐,是老中医的人生乐事。孙达武说,帮别人解决病痛时,自己也愉悦了身心,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旅游、跳舞、爬楼梯……这些是很多年轻人不愿多做的运动,可在三位名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刘贵云说,尽管退休后仍在工作,但她在下班之余还会去跳跳广场舞,活动筋脉。而每年的假期,她都会携亲友外出旅游一次。
  孙达武虽已年迈80,他却始终坚持爬楼上下班,“有电梯我也不坐,这是一种很好的老年人运动。”除了体力锻炼,孙达武还提倡脑力锻炼。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各种“收藏品”,有石头、画册、书法等艺术作品,“我经常找人收集名作,跟他们探讨作品的故事,一来增加阅历,二来活动了大脑。”
  在刘绍贵的锻炼理念中,精神风貌比运动项目更重要。“昂首挺胸,衣着整洁是我一直坚持的,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刘绍贵说,精神锻炼很必要,精神萎靡的人更容易未老先衰。
  
■独门养生
  
以药泡酒,“酒鬼”也养生
讲述:孙达武(82岁,湖南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养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我一直提倡,人的养生习惯也是应该随之身体、气候、环境等变化而随之调整。在我个人的养生经历中,“酒”是一大功臣,因为我几乎每天回家都会小酌两杯。
  当然,82岁的年龄并不适合喝高酒精度数的白酒,与我为伴几十年的就是那些自制药酒。由于学中医,我对中药药材比较熟悉,也比较了解自己的体质特征,所以我经常用人参、白莲、枸杞、大枣等酿制不同类型的药酒。我认为,每天喝上1—2两30多度的自制药酒是有助于血管畅通、提精增气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体质是适合喝酒的。
  
30年的习惯:起床讲究“一分钟”
讲述:刘绍贵(72岁,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闹钟一响,猛地坐起来,迷糊双眼,快速洗漱……这是30年前,我经常重复的早起生活。可人到40岁,大脑就开始不好使,记忆力也下降了。
  起床不是小事,秘诀在于“慢”。尤其是中老年人,得讲究起床的“一分钟”。根据人体的生理节奏,从熟睡状态交替到活动状态时,一定不能急,可将简单的起床动作分为三步走,做到“三个一分钟”,这样可以减少心绞痛、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醒后躺在床上一分钟:躺着时,血液循环比较慢,黏稠度也高。所以醒来先躺一下,伸伸懒腰。
  坐起靠在床头一分钟:这个半坐的体位使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开始加重,这是一个适应过程、预热过程。
  双腿下垂再等一分钟:起床后不要立即站起,坐在床边觉得反应正常了再下床。这是再一次预热,使心跳加快,改善脑供血状况。
  除了“三个一分钟”,我还建议做做小运动,例如将眼球顺时针运转,锻炼眼肌;擦面叩齿20—40次,改善面部微循环,固齿健脑等。
  
防患未然,提倡“治未病”
讲述:刘贵云(64岁,湖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黄帝内经》主张“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在我的养生观念里,“治未病”也是值得提倡的。
  自年轻时候起,我的体质都算非常好,很少生病,即便是人到老年,我也能活蹦乱跳。然而60岁那年,我出于疏忽,在大街上摔了一跤,原本健壮的骨骼受了伤,之后还会落下一些小病痛。从这一刻起,我深知老年人“治未病”的重要性。在之后的几年时间,我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亲近自然,尽可能地伸展全身,让五脏正常运行。
  “治未病”,体检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是自查,身体各个部位是否舒适、是否正常,平日我会很细心地关注自己身体的微小变化,防患未然。其次是去医院体检,只有科学的体检报告才会让身体买一份健康的“保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