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1月15日> > 总第2386期 > A06 > 新闻内容
常年在外的爸爸,快向曾国藩学家教
新闻作者:邓魏 整理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近,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这场奶爸带萌娃的囧途,正反映出现在都市人对家庭教育的困惑,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浮现得更加清晰。不少人表示,亲子教育不能过度娱乐化,还应该向“曾国藩家训”等传统家教学习,以求与时俱进却又不失传统地教育孩子。
  
缺位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要偏失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观念中,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从小到大,对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由妈妈来担当主力军。
  据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老师在《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的博文中介绍,新浪网一项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觉得不好说”,仅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可见父教缺失已是家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谈到上述情况的父教缺失,北京师范大学的兰菁老师说:“父亲教育对不同性别的孩子影响是不同的。在男孩的眼中,父亲是他们的榜样,在女孩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同。如果父教缺失,小男子汉成长的榜样开始模糊,女孩的想法也得不到父亲的认可了。从另外的角度上看,只有父母共同营造的家庭气氛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正因为,父爱的缺位,所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重要,该用何种方式教育孩子亦引发热议,日前新浪网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9.7%认为“应该向传统文化学习教子经验”。
  
应从传统中学习家教,近半数人提到曾国藩
  在现实生活中,“80后”父母们既需要面临工作、生活压力下无暇陪伴孩子的无奈,又延续着传统文化中亲情缺席的困惑。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如果要像《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明星们一样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又怎么可能?
  调查中,不少人反映,因各种竞争激烈、各种矛盾突出,导致许多人在教子方面显得浮躁,希望“孩子们将来有钱,有权,至少也要衣食无忧”。不过,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我们不能跟着《爸爸去哪儿》学亲子教育,“毕竟那是娱乐节目”。其中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传统家教中吸取营养,与时俱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过,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并不多,记者采访中,近半数人提到《曾国藩家训》、不到两成人能想起《傅雷家书》,其他偶尔有人能提到梁启超的家教之道。
  “在湖南,我们就有一个现成的‘模范爸爸’,和我们一样,曾国藩也常年在外,但他通过自己的办法,把子孙教育得非常好。”长沙大地红广告公司总经理张志和表示,他曾和清华大学EMBA总裁班的同学带孩子四次前往位于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感受传统家教文化,“我现在正在研究曾国藩家书,并努力用他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对孩子施以教育”。
  
■专家说法
  
好这三点,培养优秀孩子就完成了重要的一步
  ——颜屹嵩(爸妈在线湖南心理中心主任、亲子导师)
  《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对亲子教育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并不完全。都市老爸很忙碌,忽视了父爱的重要性。而通过这个节目的热播,不少父亲也受到了一定的启示。然而,节目中娱乐孩子的环节并不妥。0—5岁是培养孩子信任感的重要时期,过多地挑逗孩子,让孩子感到“被骗”了,失去安全感,长大后自然会养成疑心重的习惯。
  亲子和教子并不冲突,在我看来,亲子是教子的前提。很多家长认为,教子就是管教孩子,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其实不然,好的教子方式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在《曾国藩家训》中,有很多值得现代家长学习的地方,我们要老话重提。首先要说的是早起时间。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要从早起开始;其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代“6+1(6个大人管1个小孩)”模式会让孩子习惯依赖,所以学习曾国藩的方法,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第三要提倡读圣贤书。做好这三点,培养优秀孩子就完成了重要的一步。
  
向曾国藩学习以淡泊名利的态度教孩子
  ——唐浩明(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传统学习亲子教育,比如曾国藩常年在外教育孩子多以写书信的形式为主,信中就阐明了他希望自家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看了之后多有启发。他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就会指导孩子看什么样的书籍,怎样正确地去读书,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在我看来,曾国藩和《爸爸去哪儿》中的教子理念差异处在于:曾国藩淡泊名利不希望孩子大富大贵只求他们能够读书明事理,而现代人的功利心太强,甚至将孩子作为一种寻财的工具,这样的做法也是有见到的。我觉得,应该还孩子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不要让世俗去污染了他们。
  
常年在外,也能用爱教育孩子
  ——刘绪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教授)
  《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的形式是很好的,亲子中又带有娱乐,但如果能更亲民会更好,明星搭配普通民众,穷爸爸富爸爸之间的对比让节目更具有戏剧性,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不将它当成活动来对待,在考虑收视率的同时更要考虑教育理念。在我看来,亲子与教子其实是一个概念。亲子是教子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用爱抚摸、交流的正确教育方式,教子是融入在亲子当中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属于教子的范畴,这也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因为小孩的模仿能力是潜在的永久的,作为孩子的家长要树立好榜样。爸爸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地理解小孩,就像曾国藩的教育理念,他的理想就很朴实,提倡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尽管常年在外但整个大家族一直井然有序并充满浓浓的爱意。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特别尊重小孩的自主选择权,小孩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强迫他,小孩乐意做的事情全力支持他,这一点是现代人所缺失的。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三言两拍
  
要“亲子”更要“教子”
  文/苑广阔
  红极一时的《爸爸去哪儿》,是一档亲子节目,但更是一档娱乐节目。在我看来,即便是节目中所体现出来的亲子理念,对我们这些普通上班族、工薪族来说,也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因为平时为了工作和事业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我们,哪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学习《爸爸去哪儿》中的亲子方法?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我们无法完全照搬节目中的亲子方式和方法,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换言之,既要“亲子”,更要“教子”,而且在笔者看来,“教子”的重要性还要远甚于“亲子”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其代表性人物一是清朝的曾国藩,二是近代的傅雷。后人根据他们生前的教子经验,分别编撰出了一本《曾国藩家训》和《傅雷家书》,至今仍旧受到无数国人的追捧。
  曾国藩和傅雷在教育子女上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曾国藩一生都在外奔波奋斗,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极少有时间陪伴在子女身边,而傅雷虽然留在家里,但是儿子傅聪却远在海外求学,也同样不在父亲的身边。但是两位父亲,却用“家书”的形式完成了对子女的教育,并且他们的子孙大都功成名就,成为当朝当代的人中龙凤,栋梁之才。
  他们没有“亲子”,但是却成功完成了“教子”的任务,这对处于高压力,快节奏下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更有借鉴意义。而在笔者看来,所谓“家书”只是一种载体,真正教子成功的,一是他们能够以身作则的品质,二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他们两人一生都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这样的优良品质,不管他们在不在孩子的身边,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通过《曾国藩家训》和《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他们在写给孩子的家书中不但循循善诱,而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做人到做事,再到做学问,都详加引导与指点,在体现一个父亲对孩子爱的同时,更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责任感,对社会,对家国的责任感。这才是他们教子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所在。
  
爸爸去哪儿了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在哪儿
  文/郭元鹏
  其实,爸爸在哪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在哪儿。只要我们的社会是健康向上的,只要氛围是美好的,我们就不妨把孩子放飞。
  在中国,曾国藩、傅雷、梁启超等人的传统家教一向被人称道,特别是湘人曾国藩,他也一生在外奋斗,很少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但他的子孙后代大多功成名就。这充分证明了一点,无论爸爸在哪儿,只要我们的社会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只要社会知道自己在哪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去污染孩子,孩子就能在自我成长中汲取他所需要的营养,他们也就能开出缤纷的花朵。
  现实语境之下,虽然父母很忙碌,但是爸爸、妈妈们真的也一直没有走远,他们一直就在孩子身边,牵挂着、温暖着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依然难以改变眼下孩子出现的问题。这不是爸爸丢失了,而是社会丢失了。
  我们的社会导向需要多些作为。有报道说,某地一小学的孩子因为没有当上班长,就埋怨妈妈没有给老师送礼。这是不是社会导向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个导向正确的时代,让他们知道拼爹、拼妈,不如拼自己;我们的文化导向需要多些作为。还记得宁波写出“孙悟空的女儿叫慈禧”的孩子吧?其实,我们可以把此理解成创意,更可以把此理解成混乱的思绪。正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才使得孩子受到了牵连;我们的影视作品需要多些作为。“小姨我想和你亲嘴”,“妈妈我爱上了我的同桌”,这都是今年报道的一些新闻。是不是我们也该反思这些影视文化。我们需要思考影视作品是不是少了这些事物就失去了光彩?我们需要考虑是不是也要建立分级播出制度?
  爸爸去哪儿了?其实这真的不重要,只有父母的“远离”,才能给这个社会培养更多富有个性的孩子,但是,社会在哪儿却真的很重要!
  
从《爸爸去哪儿》看“爸爸在哪儿”
  文/斯涵涵
  我们看到,《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主要是表现平时忙于工作的星爸们疏于照顾孩子,而在48小时的亲密接触中,暴露出的种种隔阂与无奈,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而浸淫到血液里的父子亲情又让二人彼此依赖,共同面对,这就是该节目的最大看点。
  有人会说,这些爸爸是明星,故而有此噱头,其实不然。不妨扪心自问,有多少爸爸早出晚归,和孩子疏于交流?又有多少爸爸将孩子的教养责任全部甩给了妈妈?还有多少爸爸将对子女的爱和责任荒废于日复一日的敷衍之中?一个真人秀节目将父子间的剪影放大于我们面前,折射出当下的情感困境和家教疑惑。无法想象,和孩子们如此疏离,日后如何面对日渐长大也日渐隔阂的目光?
  也有人说,现代人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快节奏的生活已令人筋疲力尽,也导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然而,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国人历来很注重父亲在培养孩子方面的关键作用。一代名臣曾国藩,戎马一生叱咤风云,鲜少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但他的子孙后代都教养有方,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反映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家书及其家教更是影响深远。古今中外也不乏事业家庭两不误的成功范例。可见,父亲的言传身教更多地不在于时间和距离,而在于用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亲更是稚嫩心灵里的第一偶像。因此我们要从《爸爸去哪儿》看到“爸爸在哪儿”,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蹲下来和孩子交朋友,站起来教孩子如何做人,共同成长,彼此相爱。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是崭新的,转瞬即逝,父亲不可用种种借口错过这最美好的风景。让父亲的爱如涓涓细流,长久不歇,让孩子在父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所谓,教育无涯,父爱如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