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去故宫参观的人数突破了1000多万,但面对故宫那精美的雕梁画栋,有很多人不知道,它们中很大一部分出自于湖南桃源人之手,史称“桃源工”。如今,被历史所冷落的“桃源工”因为一个来自湖南桃源的女老乡而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她就是中国第一个“桃源工”雕花床展馆——常德市桃花源景区百床馆的馆长李安华,被人称为“故宫‘桃源工’的发掘者”。
2013年11月1日,李安华坐在百床馆她那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缓缓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讲述她与“桃源工”的那段时光。
初“识”“桃源工”
今年53岁的李安华是湖南桃源人,年轻时分别在常德师专(湖南文理学院前身)和湘潭大学学习中文和法律,后来进入常德司法部门工作。
虽然李安华是桃源人,但她头一次听说“桃源工”却是因为一位北京老人。1989年,李安华被单位派往北京学习。3个月里,她每逢周末必去故宫。当时,故宫门票是10元,而李安华每月工资只有46元。
“为了省时省钱,我通常都是星期五晚上打好热水装进水壶,然后第二天早上带两个馒头进入故宫当中餐,晚上关门时才出来。”因为李安华每次都会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就着清水吃馒头解决中饭,她引起了故宫的工作人员刘大爷的注意。
刘大爷得知李安华是湖南桃源人时,问她是否知道在宫廷里享有盛名的“桃源工”。从刘大爷那里,李安华得知,当年建造故宫时,很多桃源工匠参与其中,殿堂楼阁雕梁画栋,都有桃源能工巧匠的心血。从此,李安华对“桃源工”就上了心。
1989年末,李安华在桃源办案,在当事人家里看到精美的桃源木雕被当柴烧,故宫刘大爷说的话突然清晰在耳,她二话不说,买下了这件收藏品。不久后,她出差到合肥,当地朋友带她到李鸿章故居参观,在李鸿章的床前,向她介绍起了闻名于世的“徽雕”,她马上和朋友说起了“桃源工”,那位朋友一副从未听过的表情让她心里堵得慌。
李安华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得让外面的人看看“桃源工”有多么精美,床不是最大件最有代表性的家具么?就收集桃源雕花床。
家人笑她是捡破烂
可是要想收藏雕花床,李安华靠上班的那点工资是远远不够的。1991年,李安华一个做钢材生意的朋友放弃本行转而从事雕花木板生意。“他当时告诉我说,做雕花板生意比做钢材还赚钱。”这些雕花木板其实就是雕花床的一个部分。
1992年,李安华下海经商,在长沙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自己当起了律师,名声逐渐打响。她也就把赚到的钱全部用来收购雕花床。
随后十多年时间里,李安华跑了沅澧流域及洞庭湖区域的113个乡镇,有时晚上两三点才回家,还租用了七八处地方存放收来的雕花床。最终,她收购到了100多张雕花床。“我一边做律师一边收购,同时还请了人帮我去乡下寻访。”李安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安华收藏的雕花床都是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老床,多是人家的传家之宝,谁也不会轻易割让。她常常为了收一张床多次上门,还会被人误认为是文物贩子,遭人白眼,被人赶出门。而且,经常出现床主人临时变卦的事,在一切都准备好了,要装车时,床主人的亲朋来了,突然说不卖。因此,每次李安华运床回程中都特别紧张。
而且,最初开始收藏时,床都是散成一张张木板的,上面布满灰尘和稻草,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劝她不要上当受骗了。
“我和父亲就曾经笑我妈妈是捡破烂的。”李安华儿子金鲁克笑着告诉记者。但当2010年,李安华应常德市博物馆之邀做展览,第一次把那些布满灰尘的床一张张组装起来的时候,朋友们都惊呆了:“这就是你当初拉回来的破烂?”
真心换回雕花床
李安华最喜欢的床是“坐月子”回廊雕花床,不仅是因为它外形特别,还因为它收藏最曲折。
回廊雕花床的主人是一位还裹着脚的91岁老太太,老太太家在土改中只剩下一间小房子和回廊雕花床,而回廊雕花床一直以来没人见过,不少文物贩子上门要以高价买老太太的回廊雕花床,老太太一直说她家家徒四壁,没有什么雕花床。
李安华前两次上门,老太太态度非常冷淡,对回廊雕花床更是只字不提。经过悉心“周旋”,老太太慢慢接受李安华,跟她讲了很多她家族的故事。有一次李安华在老太太家附近出差,办完事就去看老太太。这是李安华第四次拜访老太太了。她想着老太太牙不好使,就给老太太带了几块当地百年老字号的甜糕。她们的话题没有聊雕花床,老太太眯着眼,品着甜糕,跟李安华说起这个百年老字号,老太太忽然若有所思,说:你下个星期再来吧,我有话跟你说。当李安华如约来到老太太家,老太太把旁边的人打发走,把门关上,让李安华搬来梯子,爬上小阁楼。根据老太太的指示,李安华拨开一层厚厚的稻草,摸到蚊帐般的布制品,蚊帐布和稻草一碰就碎开了,里面藏着的竟然是老太太的回廊雕花床。
老太太给李安华细细讲了回廊雕花床的故事,并表示愿意将床交给李安华好好保护下去。李安华后来联系到老太太的侄孙,用一对李安华收藏的青花瓷罐换了他们家的传家之宝。李安华出于对老太太的感激,另外给了老太太3.8万元。令李安华意想不到的是,老太太回绝她:不要这么多钱,自己老了也带不走人间的东西,只要李安华好好把床收藏好,她就心满意足了。
有人出2000万元收藏她的一张床
与众不同的是,人家收藏雕花床是赚钱,她是别人出高价也不舍得卖。
进入桃花源景区的百床馆,最显眼的就是堪称镇馆之宝的“隋和三代”雕花床。它占地13个平方米,高3.1米,远看起来就像一栋房子。它是该床原主人黎家祖孙三代共用床,一张大床在中间,左右各有两张小床,前面还有两处宽大的空间,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三室两厅”了。据说黎家从清康熙年间,前后出了四个“顶子”(即大官),最大的官职为吏部侍郎。该床是二十多名工匠在黎家打造三年才完成的,整张床150余块雕花板,102个人物,一百多个花鸟图案,融圆雕、浮雕、透雕、阴雕等各种刀法于一体,可谓“天下第一床”。
“这张床当时分给了三户人家,又分别被三人收藏。他们知道我要收藏时,努力提价,结果花了我几十万元。后来我们6个人一共摆了半个月才把这张床组装完成。”让李安华没想到的是,今年一位来自台湾的82岁老人给这张床开出了2000万元的高价,但李安华没卖。还有人分别开价5000万元和6000万元起,要收购她的部分雕花床,她也没动心。“卖出一张就少一张,我只想尽量保住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财富,让外面的人知道‘桃源工’有多么了不起。”
此外,还有一些旅游景区想让李安华把百床馆开到当地去。比如,湖南一家非常著名的景区就曾经许诺,如果李安华把百床馆搬过去,其它什么都不要做,凡该景区销售出一张票,就分给李安华5元钱。当李安华拒绝后,对方还表示可分7元或8元钱。据了解,2012年,该景区一次进山人数突破346万人。但李安华不后悔,她说:“我怕把百床馆迁过去后,他们不会再说这是‘桃源工’雕花床了!”
李安华的坚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中国书画名人范曾在得知李安华的故事后,立马为她题写了馆名。“据说范曾先生的字现在要卖到15万元一个,关键是有钱还不一定求得到。”金鲁克告诉记者,直到现在,范曾既没有见过李安华,也没有来过百床馆。
把“桃源工”文化传承下去
百床馆成立一年多来,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游客。雍正皇帝九世孙爱新觉罗·启隆也曾到百床馆参观。当听人介绍说这是“桃源工”雕花床时,启隆立马说:“‘桃源工’,我知道。我听我爷爷说过,宫里的好多龙椅都是‘桃源工’雕的。”
“曾经有一个女导游在工作之余,跑到一张床前,看着镂空雕刻的‘喜结同心’图案的线路,学着织同心结。”李安华说,“桃源工”雕花床不仅仅体现了桃源工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比如,媳妇给婆婆喂奶的“乳姑不怠”图案寓意要孝;“蒙正迎妻”、“平贵回窑”等图案寓意要守信;“鸾凤和鸣”、“鸳鸯合气”、“富贵白头”等图案寓意夫妻和睦,相亲相爱;“一路连科”、“连中三元”、“马上封侯”、“魁星点斗”等图案,则表达了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此外,还有寓意为官清正、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莲图案,寓意多子多福的葡萄串、葫芦、石榴、蝙蝠等图案;寓意坚忍不拔,象征友谊的“岁寒三友”等图案。
“百床馆现在确实还没有赢利,但我不后悔,我希望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桃源工’,并通过了解‘桃源工’的雕花床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为了把产业做大,让百床馆文化传承不灭,李安华特意让在广东的儿子金鲁克辞掉年薪十多万的工作,来馆里零工资帮忙打理事务。谈到未来,李安华说计划三步走:“目前,馆里已有2名熟练的‘桃源工’工匠,第一步,动员一些有兴趣的年轻人来学这门手艺,百床馆可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第二步,准备开发一些木雕小工艺品开拓市场,也可开展来料加工业务。第三步,开展订做雕花床业务,馆里的工匠能用他们高超的技艺为客人复制心爱之物。”
桃源工的形成
源自常德本土的“桃源工”木雕流派,形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康、乾时期,鼎盛于清朝晚期,曾在京城风光无限。1491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从京城皇宫调集大批能工巧匠,将精湛奢华的宫廷营造艺术及雕刻技艺带入常德,与桃源原有质朴大气的民间雕技有机交融,形成了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民间木雕流派——“桃源工”。
清晚期,慈禧太后崇尚奢华,各地达官贵人、富裕之户上行下效,桃源工匠除屡被召进京为皇室打造雕凿器物、雕饰殿堂楼阁外,各级衙门府第、富庶商人,亦召工匠频繁使用,使特具宫廷遗风的“桃源工”雕技达到顶峰,名噪一时,蜚声朝野。
宫廷‘桃源工’逸闻
“桃源工”其实也是各有擅长的领域。比如,有些擅长雕龙、狮子、花、鸟等大件,有些则擅长雕首饰盒、脸盆架等小件。
由于进宫能够得到皇室贵族,或者大臣的赏赐和恩宠,桃源工通常在推荐时,大都会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在传授时,通常只传给自己的子弟。“这可能也是导致‘桃源工’没落的一个原因吧。”李安华感慨地说。
肖六是“桃源工”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个。他曾经为慈禧雕过小件。李安华曾经在收藏雕花床的过程中,听“桃源工”传人朱文安说起过肖六的故事。作为“桃源工”的传人,朱文安曾经去长沙修复乾隆为表彰岳麓书院赐的“道南正脉”匾。
李安华告诉记者:“肖六是从宫里告老还乡的。” 肖六还乡后,在民间也会接一些活。但他要求对方必须用四抬大轿接他去、送他回。他随身带一只碗,从不讲价,根据对方放在他碗里的银子多少,来决定雕刻的精细度和美观度。如果给的少,他就雕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