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1月05日> > 总第2383期 > A04 > 新闻内容
婆媳联手欲打造“袁隆平式的科学家”
新闻作者:唐天喜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柏枝乡杨桥村的农民沈昌健出名了。继今年6月被《光明日报》称之为“农民科学家”后,最近又有网络甚至称其为“袁隆平式的农民科学家”。原来,沈昌健和农民父亲沈克泉联手35年研究出的超级杂交油菜,产量远超普通油菜。而鲜为人知的是,超级杂交油菜研究曾差点夭折,而让它挺过这一关的,是站在这对父子背后的两位妻子。一位是父亲沈克泉的妻子何秀英,一位是儿子沈昌健的妻子朱春贵。
  11月2日,记者赶到临澧县沈昌健家里采访了这一对婆媳。



巧遇“油菜王”,夫妻开荒种油菜
  今年67岁的何秀英还记得当初一家人走上研究杂交油菜之路的原因。
  那是1978年7月,时年39岁的沈克泉在贵州养蜂。一天,他在路边发现了3株野生油菜,对它们极为感兴趣。原来,通常湖南的油菜在5月份的时候就已成熟收割,而在贵州,到了7月,这3株油菜竟然还在开花。它不仅植株壮硕,分枝还特别多。
  “我父亲当时是想着回家栽种,作为新的蜜源。这样一来,一年就可以少两个月在外奔波了。”11月2日,沈克泉的儿子沈昌健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何秀英便跟着丈夫沈克泉一起在村里的后山上开荒种油菜。当时的沈昌健不过12岁,记忆中父母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这油菜,沈昌健兄弟俩不但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反而经常要帮父亲料理油菜田。耕种、移栽、套袋、收割这些活一开始就是由这一家人完成的,这也是后来沈昌健能够迅速上手的原因之一。而沈克泉每天则做记录。
  然而,在湖南家里种植的野生油菜虽然同样开花结果,分枝也多,但是油菜花却很小,结的油菜籽也少。这与当初在贵州的发现大相径庭。沈克泉开始去找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咨询。这时,他才知道这野生的油菜是不育系。“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还说,袁隆平院士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也有很多年不成功,后来是在海南发现了不育系才成功的。”沈昌健告诉记者,父亲听说这是好东西,觉得捡了个宝,更加坚定了继续种植和研究这个野生油菜的决心。何秀英得知这个消息后,“私下里希望他能够像袁隆平那样取得成功”。
  在沈昌健的家里,记者见到了23本珍贵的种植油菜花的日志。这是一家人进行杂交油菜实验的原始记录。在1978年9月2日,沈克泉写道:“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事业的成功,事业是我的生命,没有事业,我的生命是暗淡无光的。”
  这个事业就是杂交油菜的培育,沈克泉为此耗费了余生的所有时光,一直到他2009年病逝。何秀英则一直站在他身后支持他。

媳妇卖车支持公公研究油菜
  “我们都是农民,没上过多少学,刚开始做研究时,最大的麻烦就是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专业设备。”沈昌健说。但是,沈克泉却下了极大的决心,从研究杂交油菜开始留胡须,并发誓不成功不剃须。正是凭着这一股子狠劲,父子俩一次次从跌倒中爬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
  “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去找专家学者帮忙。”沈昌健回忆,“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湖南、贵州、四川的农科院,陕西的油菜研究所……这些专家教授人都非常好,非常热心地帮我们解答问题,并告诉我们买哪些专业书籍。农技站的人也帮了我们不少忙。” 因为一心投入种油菜,养蜂的事业渐渐被沈克泉放弃了,家里也就缺乏了资金来源。“你看设备、请工、买肥等都要花钱,所有科研经费全靠一家自筹。”沈昌健告诉记者,他父亲沈克泉投入油菜科研的资金累计达到四十多万元,至今仍负债28万元。
  到了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扛不下去了。在父亲沈克泉的劝说下,沈昌健咬咬牙,卖掉中巴,带着三万元卖车款回家专门搞油菜研发。其实,当时,沈昌健和妻子朱春贵开客运中巴车,每天毛收入200元,是全家最大的经济来源。“要说起来,开中巴车确实可以为家里筹些钱,但是公公是既要钱的支持,也要人的支持啊。”11月2日,朱春贵坦诚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当时也是没办法,只好支持。因为让老公一个人去搞油菜,自己不管他,我也做不到,毕竟我们是夫妻,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就这样,朱春贵也成为了油菜科研的一员。“每年3月份是最忙的,最辛苦。”朱春贵说,“我每天起早贪黑,要观察,要套头,要人工授粉,还要上山砍木棍,搭棚子。”而每年的7、8月份,油菜已经收割,朱春贵就会到县城的夜宵摊上打工,每月能赚一千多元。
  因为过度劳累,如今,朱春贵颈椎、腰椎都有病。“甚至有朋友对我说,‘你跟我出去打工多好,随随便便一个月都能赚上3000元,你看你现在都像五十多岁的人了’。实际上,今年我才43岁。”朱春贵心里也有一些小委屈。

婆媳联手渡过最大难关
  “搞杂交油菜研究好比唐僧取经,步步都是难关啊。”沈昌健感慨地说,“1998年到2001年是我们最为困难的时候。幸亏有我母亲和妻子的支持,我们才渡过难关。”
  时光回到1998年。一天,沈克泉风尘仆仆地来到临澧县城,找到当时在县科协任副主席的沈文祥。“当时我看他完全慌了神,见到我就说,沈老师,我这次怕是遇到大麻烦了,一定要请你帮忙。”如今已经74岁的沈文祥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沈克泉告诉他,他们父子俩研究、培育出的油菜品种“友谊三号”,半卖半送给农民,反响很好。不料,当地有关部门找上门来,认为沈克泉的种子是假冒伪劣品,要罚款8000元。沈文祥告诉记者:“我当时给他出了两招:一是找当时种了这种油菜种子的农民,让他们签名证明这个种子产量更高。二是去申请专利。”可对一个农民来说,去申请专利完全摸不着北。但沈克泉有勇气,他坚持了下来,沈文祥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
  这一申请就是四年。
  而在申请成功之前的2000年,沈克泉父子遭遇了研究杂交油菜事业中的最大危机。这一次,还是因为有人声称沈克泉父子提供了假冒伪劣种子,结果,沈克泉被关进当地拘留所一个月,沈昌健也接着被关近20天。
  “我那二十多天就瘦了二十多斤!”说起这一段,朱春贵依然心有余悸。公公和老公失去自由,两个小孩又小,加上天旱,家里水稻全部干死了。她当时急得甚至想要去北京上访。幸运的是,朱春贵最后通过同学找到律师,把沈昌健给救了出来。而何秀英则在家里把油菜花的种子保护好。
  “如果说,当初被人说是假冒伪劣种子,我还有些动摇,但经过这番折腾,我们一家人都发誓,一定要搞出名堂来,还我们一个清白。”何秀英在向记者回忆这段经历时,毫不犹豫地说。
  “其实,现在我们对这些已经不在乎了,毕竟已经过去,我们要向前看。我们只希望能够把油菜事业做得更好。”沈昌健说。

获评“感动常德人物”
  苦尽甘来。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组合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08年,沈克泉被评为“常德市首届感动常德人物”。“这是我们一家人最高兴的时刻,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要再顶着骂名了。”何秀英告诉记者。而沈克泉开始渐渐被人称之为“油菜大王”。
  有了荣誉,得到认可,人们的支持也越来越多。沈昌健一家人记得:2005年,临澧县委书记吴友云支持1万元科研经费;2008年,县长谭本仲特批2万元经费;2009年,常德市科技局支持3万元;县科协副主席沈文祥向上级领导写信反映沈克泉一家的情况;省直有关部门领导赶赴现场考察,给予了精神鼓励和一些物质支持。
  但还是不够。沈昌健承诺每年给合作的大学数万元科研经费,但这笔钱至今没筹到。2009年成立的油菜研究协会的8个骨干人员,约定每人年工资15000元。因为拮据,只能发3000元。
  “如今,我们已经欠了28万。”沈昌健告诉记者。旁边的朱春贵立马说:“刚从银行贷的8万元钱忘了吗?”原来,因为去年贷了8万元没还,银行都不想贷款给沈昌健了。朱春贵只好找亲戚朋友借钱,但还是不够,没办法,她又通过找人担保,好说歹说终于从银行贷到了8万元钱。
  “根据规定,一种种子要推广,必须通过审定。而这种审定就有非常规范的要求。”沈昌健说,因此,他们今年在隔壁的烽火乡租了300亩地作为油菜种植的“示范田”。
  记者从沈昌健详细计算的“2013秋播到2014收割计划”表中发现,包括人工工资、购买化肥、农药、租地等费用,共需13.109万元。而这笔新贷款一下来,就还了4万旧账。
  为了节约开支,沈昌健的科研基地,依旧只有三名员工:沈昌健、朱春贵、何秀英。而有了300亩示范基地后,沈昌健、朱春贵更多的精力会放在那边,科研基地平时的工作,更多地靠何秀英一个人来打点。
  2013年11月3日中午11时20分,记者赶到何秀英家时,她刚从科研田里回家,正准备吃早饭。“我清早就去科研基地做事了,要把密的苗移到疏的地方,太阳大了时就容易蔫了。”何秀英因此这时才准备吃早饭。所谓的科研基地,其实就是何秀英家的五亩地,用网围起来,连一个牌子都没有。科研基地的油菜苗绿油油的,隔一米远左右,就插着一个小牌子,标明是几类几号。对于牌子上面写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只有初中文化的何秀英信口拈来,说得头头是道。
  据了解,播种季节,耕地、除草、施肥;开花时节,套袋、观察、检查纯度,顶着烈日授粉,冒雨搭隔离棚;收割季节,每株油菜上的几十个分枝,每一枝都是和不同材料进行侧交的,需要一个个分开脱粒,边脱粒边记录数据:角果数、粒数、千粒重、杂交的父本和母本……这就是何秀英多年来经常要做的事情,因为沈克泉的梦其实早已经变成了她的梦。
  “我特别感谢我母亲,她太辛苦了!在我父亲2009年去世后,她经常头天晚上做多些饭作为第二天的早饭,而且,经常是和着水吃,让我非常心疼!”沈昌健觉得非常对不起母亲。

杂交油菜平均亩产比常规油菜增产30公斤以上
  从胡茬儿到蓄起一撮长白美须,长期的劳累使得沈克泉的身体一天天垮下来。2009年12月8日,沈克泉把家人叫到床前:“我没时间了。油菜事业不要丢,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几天后,沈克泉带着未竟的梦想去世,终年70岁。
  “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曾经多少个夜晚,沈昌健一觉醒来,看见父亲房里还亮着灯,那是他在坚持学习和做研究。想起他们曾经受过的苦,沈昌健没有任何犹豫,在接下来的几年,他继承父亲的遗志,一心扑在科研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必须替父亲完成梦想!
  沈昌健夫妇俩已经好些年没买衣服了。朱春贵一条毛巾用了5年,破了几个洞。除了来客人或请帮工,家里极少吃肉。早餐两元,中餐3元,晚餐3元——这是女儿沈玲在大学里一天的开支。“我连女儿500元/月的生活费都保证不了,很惭愧。”朱春贵觉得愧对女儿。
  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给沈昌健带来了更多的责任与激励。目前,他所研发的沈油杂202、819两个实验品种籽多饱满,而且抗病虫害和抗冰冻能力强。尤其是平均亩产比常规油菜增产30公斤以上。
  湖南省澧县国家油菜示范园负责人李远华曾表示:“沈油杂202新品种,试验5亩,亩产225公斤。今年测产预计亩产达到250公斤左右。这个产量可排到全国前三了!”
  “如果我们的贵野A不断繁育出产量高、油质优、抗性好的品种,对国家作出贡献,那就是我的中国梦。2015年我们的品种有望通过省级审定。如果推广100万亩,一亩保守增产50公斤。按每公斤6元算,可为农民增收3亿元!”
  如今,经过一家人历经的1000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沈昌健和父亲的超级杂交油菜梦正变得一片光明。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