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在传统文化语境中,有着很美的意境,体现了古代男人的一种浪漫向往和精神追求。
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后来代指美女。在清代的诗词里常见“红袖添香”一词。古人读书,惟有耐得住寂寞,熬得过清苦,方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成大器。常年苦读的书生,自然心生向往:身旁有位伴读的美丽女子,女子轻拈香丸,放入香炉,稍许,便满室清香,沁人心脾。有这色、香、味的刺激,苦闷的书室顿时流光溢彩。可以说,“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代读书人心中的梦想。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常有红袖添香的场景。不过,那位“红袖”,不是人间美女,而是不知从哪里飘来的花妖狐仙。
在今天,我们还是可以各种场合见到这个美丽的词。
红袖添香与读书有关。于是,有人将“红袖添香”注册为小说网站,专门提供女性题材的小说,读者也以女性为主。
红袖添香与美女有关。于是,有人将“红袖添香”作为夜总会的名字。灯红酒绿中,身着艳服的女子充当古时的“红袖”,陪侍在客人身旁。不过,添的不是“香”,而是“酒”。
在10月22日的“女人词典”专栏中,我们解读了“红男绿女”一词,红,因为曾作为古代官服的颜色,由男人穿戴,因此有“红男”一说,红男代表男人的身份和地位。
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红”,更多的是与女性联系在一起。“红袖”,只是女性的指代之一。还有“红装”、“红粉”、“红颜”都是指美女。古时女子的闺楼叫“红楼”;为男女姻缘牵线搭桥的人叫“红娘”;在浙江绍兴一带,女儿出嫁时招待客人的酒叫“女儿红”。“人面桃花相映红”,指女子美丽的容颜。“红酥手,黄藤酒”,这是陆游对心上人唐婉的怀念。红酥手,女人红润而柔婉的手。
用红来修饰女人,总有那么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在这些词中,红颜在现代又是用得最为广泛的。红颜知己,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实,“红袖添香”中的“红袖”,也就是古代男人心目中的“红颜知己”。
并不是每一位书生都能在现实中遇到红颜知己的。因此,我们看到的“红袖添香”,多是在小说、戏曲、诗文中。如《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让无数读书人心驰神往。
古代男人为什么那么向往“红袖添香”呢?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婚姻,多是包办婚姻。男人与明媒正娶的妻之间,是“相敬如宾”的关系,情感的、精神的沟通很少。夫妻之间很难成为知己。有精神需求的男人因此充满了对“红袖添香”的向往。古时男人多是到青楼寻找红颜知己。历史上的一些名妓,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艺术家。这些青楼女子,缓解了男人的压抑,成为其难得的精神对话者。
不可否认的是,在古代,不管是“红袖添香”也好,还是“红颜知己”也好,都是依附于男人的。
直到百年前,在20世纪初的女权启蒙运动中,中国的“红袖”们在经过漫长的被禁锢的历史之后,与男人一起走进了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她们开风气之先,上女学,办女报,做职业女性,成为中国第一代现代意义上的新女性。就是这百年前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为中国女性形象的重塑奠定了基础。
当代红颜,不再像古代红颜那样,陪侍在男人一侧,或是隐藏在男人背后,她们追求的是与男人平等,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光彩。
前段时间,地产大鳄王石离婚,新女友田朴珺成为众矢之的。一开始,我对这个田小姐也没什么好感,心想这不过是一个有钱的老男人喜新厌旧的老套故事。不过,后来看过媒体对此事的多角度报道后,逐渐改变了一些看法。田小姐无疑是一个男人的红颜知己,但她无疑也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有自己的事业。她说自己不惧权威,能够平等地与大佬们谈话。她也可以与男人同甘共苦,但不会成为一个依附的角色。
她说:“人生的追求不是成为某个人的女朋友或者附属品,也不希望名字前面一直挂着一个前缀。”
这话挺有志气,为她加了不少分。当代女子依然可以是“红袖”,因为穿漂亮的衣服;依然可以是“红颜”,因为有美丽的面容。但我们的红袖,不再专为男人添香,而是要为自己添彩。
我们长袖善舞,撑起人间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