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22日> > 总第2379期 > B03 > 新闻内容
红男绿女
新闻作者:杜介眉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男绿女”,一个活色生香的词,蕴含着色彩与等级、服饰与文化的关系。
  有记载称,“红男绿女”或“绿女红男”的称谓,在清代广泛进入日常口语。为什么是红男绿女,而不是红女绿男?这要从色彩的尊卑说起。
  中国古代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被称为正色;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叫间色。如紫色、绿色、褐色等。正色为尊贵,间色为卑贱,不能随便混用。
  金文中有记录,周天子常赏赐给臣下"赤芾"。"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类似围裙系在腰间,是贵族身份的标志,"赤芾"以深红色(朱色)为最高贵。
  正色中的黄色就更高贵了。黄袍是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帝才能穿。臣民使用,就是犯上作乱。
  紫色作为间色本来是卑微色,但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当年酷爱紫色,紫色也就高贵起来。
  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意思是,不能用红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服。红、紫两色,主要用于官服。“大红大紫”、“红得发紫”,当初就是指官位的升迁,现在形容十分走红。穿上最高级别的红色官服,自然就是古代男人的理想。
  绿为间色,按照古人的等级观念,“绿”比作为正色的“红”“黄”等都卑微。
  《诗经》里有一首“悼亡诗”——《绿衣》,说的是主人公睹物思人,看到亡妻的一套衣服,感伤无限。这是一套很漂亮的衣服:外表为绿色,里子是黄色;上衣为绿色,裙子是黄色。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套衣服的色彩很和谐。但宋代儒学家朱熹对此评说:黄是纯正之色,也即正色。绿是从黄、青搭配生出的“不正之色”,也即间色。但这套衣服的搭配是:间色在外,正色在里;间色在上,正色在下。这违反了尊“礼”守“序”的制度。
  将色彩上升到如此高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唐代,结婚时,男子穿红色礼服,女子穿青绿色礼服,正所谓“红男绿女”。
  “绿”用来形容女人,还与头发有关。唐代诗人杜牧在著名的《阿房宫赋》中写道:“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将女人的头发比作“绿云”。
  头发明明是黑色的,为什么是“绿云”?因为古代女人在头发干枯时,常以一种青蒿来进行涂抹润发,这种青蒿为绿色,涂抹到头发上,呈现出青绿之色。女人一头乌黑泛绿的“绿云”,非常醒目。用这醒目的“绿”来指代女人,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随着时代的变革,1949年后,红与绿等色彩,不再与等级有关。此时“红男绿女”的解释,就是《现代汉语词典》里说的: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但在一段时期内,服饰与政治紧密相连。漂亮的“红男绿女”们悄悄隐身或者消失。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穿衣打扮体现一个人的革命立场,西装和旗袍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革命女干部必穿列宁装。1950年代,劳动最光荣,年轻姑娘们最爱穿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接下来,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好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季节不分、男女不分。“文革”期间,全民追捧军装,艰苦朴素是时尚。那时谁都不敢让自己成为“红男绿女”,否则要遭人唾弃,甚至被迫害。
  人的内心永远充满对美的向往。压抑太久的中国人终于等到了改革开放。社会解禁,思想解放,人的个性得到自由释放。近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服饰文化飞跃式发展。“红男绿女”终于成为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今天,我们不会再从等级和政治的角度来评价一个人的服饰了,而是从人性的美学的角度来看服装。谁还去区分服装的正色和间色呢?谁还会认为穿红衣的男人是尊贵的、穿绿衣的女人是卑微的呢?谁还会怀疑一个穿着漂亮的人就不是革命的上进的呢?我们终于换了个角度,开始关心服装与身材、服装与个性、服装与环境等问题。中国人,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漂亮了。
  红,一种热烈奔放的颜色;绿,一种环保自然的颜色。红男和绿女,已经回归本意、不分彼此了。

  “女人词典”,一些耳熟能详的一些词语,蕴藏着有趣、生动、耐人寻味的常识。这些关乎女人的常识,随着时光演变,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词语需要探讨,或者你对解读有不同的观点,都可以通过QQ 112743617与编辑进行交流。查看更多专栏内容请上凤网博客( www.bbs.fengone.com)。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