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18日> > 总第2378期 > A02 > 新闻内容
多元平台,让孩子们走进“第二课堂”
新闻作者:喻秋霖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会做,真让人着急。”“孩子不听话,作业不爱做,偏就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听,都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更具主动生活的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把握好“学”与“玩”之间的平衡?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教育”?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家长们总会有很多教育上的困惑。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在探索儿童家庭教育等问题上做出了许多有效尝试,“16:00驿站”“小小鸟巢”“向日葵”等一系列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与儿童受益。
  
概况
关爱儿童成长,正在进行时
  芙蓉区是湖南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和窗口城区。全区总人口40.89万,其中妇女20.57万,占人口总数的50.3%;儿童5.023万,占总人口数的12.3%。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芙蓉区开展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关爱儿童行动,创新推出“16:00驿站”“小小鸟巢”“向日葵”等特色工作,双新小学被评为全国“千所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定王台社区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
  随着芙蓉区妇女儿童事业的不断发展,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多次前来进行实地考察、调研。2012年底,芙蓉区被确定为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2012-2015)”。今年5月,芙蓉区再被确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国妇联“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样本区”,并设立10个样本点。
  芙蓉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副区长张庆和表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是0—3岁的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等,该项目的启动能够指导推进早期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儿童各方面的成长,通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探索一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早教模式。我们也将建立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志愿者队伍、社区早期育儿服务中心,并建立健全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综合性服务,并将重点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0-3岁儿童早教服务的开展。”
  芙蓉区妇联主席易淑珍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芙蓉区有0-3岁流动儿童4700余人。芙蓉区妇联幸福家庭工作室自2008年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宣传、组织、活动、服务机制,开展专业化、社会化、公益化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流动儿童的关爱。”   

品牌活动:“向日葵” 代表社区:乔庄社区
构筑多元青少年成长平台,呵护孩子的课余生活
  家住芙蓉区乔庄社区的谢淘辉是一名从湘乡来长沙务工的普通妇女。10月15日,当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谢淘辉家时,她正在收拾屋子。“好在有社区帮助,要不然这日子真没法过。”
  谢淘辉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她与丈夫一起来到长沙。由于当时学校不招收外来儿童,孩子无法就近入学。在这个节骨眼上,乔庄社区的工作人员知道了谢淘辉的难处,及时与学校沟通协调,最终帮她解决了孩子读书的问题。
  “社区不仅让我的孩子有书读,而且还给了我的家庭许多政策上的帮助。”考虑到谢淘辉的实际情况,乔庄社区将社区居委会的传达室门面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出租给了她。在这个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谢淘辉开了一家“诚信水果店”,夫妻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小事业。经济状况的好转,也让孩子拥有了更为安定的生活。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孩子听话,成绩也好。我虽然不是长沙人,却有了归宿感。”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谢淘辉更是有说不完的感激,“我们做生意忙,几乎没有时间管小孩。很多时候都是社区在充当孩子的父母的角色。孩子放学就在社区里做作业,寒暑假社区还请美术老师给他们上课。为了方便孩子查资料,社区还配备了电脑,真是比我们家长还要细心到位。”
  针对社区青少年在假期或16:00放学后,有的成群结队游玩、打闹、进入电游室、网吧,有的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生活学习等具体情况,乔庄社区开展了“彩虹桥”系列教育活动,如在青少年假期或“16:00驿站”里开展“绿色,环保健康教育”“黑色,安全警示教育”“紫色,节日感恩教育”“红色,启蒙党课爱国教育”等活动,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有意义。
  此外,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社区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使其度过一个安全、愉快、充实、有益的童年,乔庄社区切实发挥广大妇女在社区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用女性的温柔与细致给孩子们带去最好的照顾。社区专门组建了以社区支部书记、妇联主席王英为组长、妇联专干叶琳为副组长的“妇女儿童之家”工作小组,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地搭建起了“彩虹桥”“社区锋迷”“红领巾之家”等青少年成长平台,逐步形成了“向日葵”呵护青少年工作品牌。
  五一中路小学五年级的旷佳欣就是“向日葵”系列活动的忠实拥趸。这个长沙小姑娘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可热情乐观的她却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乔庄社区妇联专干叶琳告诉记者,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时,总能看见旷佳欣的身影,只要一个电话,她就会立马赶过来。一到周末,旷佳欣就跟着社区的孩子们一起争做文明交通标兵,劝导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寒暑假里,她都会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把自己存了很久的零花钱捐献给社区的孤寡老人。
  “‘向日葵’的活动我都很喜欢,它让我在课余时间里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其实,旷佳欣的收获还不只这些,“参加活动时我也能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玩,假期一点都不寂寞了。”



品牌活动:“小小鸟巢” 代表社区:马王街社区
社区“小管家”,让“看不见”孩子的妈妈安心
        只有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却住着一家四口人。两张简陋的床和几张凳子,便将这个狭小的家挤得没有一点多余的空隙。家里没有卫生间,洗澡也只能在厨房里进行——这便是杨灿位于马王街社区小瀛洲巷的家。
  37岁的杨灿原本在益阳务农,2003年和丈夫一起来到长沙,夫妇俩靠贩卖蔬菜为生。杨灿12岁的女儿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小儿子才2岁。卖菜收入微薄,一家人生活得非常不易。
  “我和老公起早贪黑,有时和女儿一整天都难得见上一面。”杨灿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和丈夫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去马王堆菜市场进蔬菜,忙到凌晨4点才把蔬菜整理好摆在摊位上,然后在摊位旁一待就要到晚上七八点。儿子还小,杨灿一边卖菜一边照顾,让她最内疚的还是女儿。她没有时间陪女儿做作业,也没有时间陪女儿玩耍;早上杨灿出门时女儿还没起床,晚上回家时女儿已经睡着。
  几乎“失踪”的女儿一度让杨灿非常焦虑,“幸亏有了社区帮助,才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杨灿说,自从马王街社区有了“小小鸟巢”活动后,女儿就有地方可以去了。“放学后,女儿可以去社区‘驿站’做作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平常有老师免费教课,到了寒暑假还有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杨灿以前一直担心没有大人管,女儿的成绩会跟不上,思想也会出现偏差,但现在她完全没有了这个担心。“社区把我的女儿照顾得很好,她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非常活泼乐观、。”
  杨灿一家的欣慰,正是马王街社区开展“小小鸟巢”活动的收获。2008年,定王台街道马王街社区针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房面积小、工作忙,以致孩子的培养成为难题而为之“量身打造”了“小小鸟巢”服务项目。首先由社区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姓名、住址、学校、班级等有关信息进行登记、注册和存档,并向流动儿童发放“小小鸟巢”学习活动卡,每名流动儿童凭卡片可每天从16时至20时、星期六和星期天在社区图书室和健身房学习、娱乐。社区图书室内不仅有书柜、书桌,还提供电脑给孩子们上网查资料。社区也定期安排家庭影院服务,邀请社区内的流动儿童观看。同时,社区还利用辖区资源,组织有专长的老师和志愿者为流动儿童开设书法、美术、舞蹈等特长培训。社区还特别开辟出“小小鸟”画廊,定期举办少儿书画赛。画廊里,小画家们用画笔、颜料挥洒自己的激情,勾勒童真的世界。
  三年时间里,马王街社区聘请了12位“社区妈妈”,为163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进行“爱心托管”和课余培训。有了“小小鸟巢”,那些因为忙于生计而无法陪伴孩子的父母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能够放下来,孩子们曾经写满孤独的脸上逐渐展现出开心的笑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