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的《新闻联播》报道称,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央视少儿频道等十大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喜羊羊》、《熊出没》两部动画片被点名。据悉,广电总局年内将出台国产动画片内容标准,对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做出严格限制。
(10月14日《郑州晚报》)
无论是动画片制作、播出机构集体做出行业承诺,还是广电总局拟出台相关禁令,均表明动画片确实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情节危险等不良现象。比如,前不久有媒体曝光过“史上最大尺度动画片”,片中出现了动物拟人化的女性乳房,明显突破了“少儿不宜”的底线。可见,动画片“露点”,折射出了少儿影视成人化趋向,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少儿影视成人化,目前较为普遍,其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众所周知,未成年人模仿性极强,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危险、暴力、暴露等镜头,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示范教材,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比如,在动物身上露出拟人化的女性乳房,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温馨一幕”,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却是“危险一幕”,会给孩子们的认知造成误导,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人与动物的正确区分和判断。
特别是,孩子们模仿危险动作,或性早熟,主要源于“儿童不宜”的文艺作品。除了少儿影视成人化之外,现在的影视作品,大都存在“三多”现象,即暴力镜头多、暴露镜头多、吸烟镜头多。这些影视作品,虽没有标明“儿童不宜”,却具有许多“儿童不宜”的成分。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影视创作者实际上扮演了“灰太狼”角色,成为摧残“喜羊羊”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
因此,我们当反躬自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及思想道德建设,让他们正确面对生命、爱和性,首先应从成年人自醒自律做起。具体到影视作品创作上,首先应多创作和拍摄一些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同时,不妨借鉴国外做法,实行“分级制”,有关部门照此进行严格的管理,影院也严格地照此执行,对创作者来说,就可以尽情地创作,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动画片等少儿影视作品,既要避免过度拟人化,更要规避成人化。要知道,影视作品创作,其核心就是保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