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11日> > 总第2376期 > A05 > 新闻内容
我们“虚拟养老院”里的实惠生活
新闻作者:喻秋霖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加入到长沙市雨花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老人已达6208人,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对象406名,余者为自己埋单的普通老人。
  截止9月中旬,已有188家加盟商、764个志愿者团队和1007名个人志愿者加入信息平台,在统一调配和监督下为老人提供服务。

力争让97%的老人受惠“虚拟养老院”
  “所有老人都入住养老院是不现实的。”吕明称,国家要求在2015年实现“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接受社区照料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那么,这97%的老年人都可通过‘虚拟养老院’来实现幸福晚年。而且,在家养老也更符合老人心情和传统习惯。”

你能想到的服务,“养老院”都能提供
  据吴岚介绍,目前信息平台的为老服务项目十分齐全,有紧急救助、家庭保洁、个人保洁、衣物洗涤、烹饪、家庭护理、电器维修、配餐送餐、物资配送、精神慰藉、代缴费用等上门服务;有医疗康复、生活超市、美容理发、洗衣、文化娱乐等网点服务;有陪同就医、购物、游玩、办事等陪同服务;另外还有养老管家、亲情提醒、信息咨询等服务。

“虚拟养老院”投资仅为实体的1/10
  袁云犁算了笔账:“长沙新建一所中等规模的养老院,需一次性投资两千多万元,此外每年的运营费用也要两百万元。加上土地费用,折合下来,一张养老床位的成本高达20万元!而我们的‘虚拟养老院’仅投入了220万元,每月的运营费用也仅需三五万元。”
 
为了老人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谁啊?送餐的吗?今儿怎么这么早!”10月8日上午9时许,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敲响郴州市苏仙区安居小区6栋4单元108号房门时,显然对84岁的谢笃松造成了一些些困惑。
  进得屋来,狭小的空间里格外昏暗,一台收音机似乎就是唯一的电器。陪同采访的苏仙区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主任陈玉解释:“老人因视网膜脱落,双目几近失明,所以家中基本不开灯的。又因为耳朵也不好使,几乎成天靠那台收音机作伴。”
  其实,谢笃松算不上“标准”的空巢老人——虽然老伴在2004年病逝了,但给他留下了四名子女。因两个女儿都远嫁外地,基本上一年难回家一次,而小儿子“一向对我不好”,前些年,赡养谢笃松的重任几乎全落在大儿子谢和平一个人肩上,包括给因眼疾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父亲送饭。
  从谢和平家步行至父亲的住处约需40分钟,即便乘车也得15分钟左右,遇上堵车或恶劣天气,时间上就更难保障了。平时,早餐都是谢笃松自己摸索着用热水壶煮点绿豆吃,中晚餐则由谢和平在家做好后,用保温盒提着送过来。因工作忙,谢和平只能每天中午送饭,一次送足两餐的量,让父亲吃一半,剩下的留着晚上吃。谢笃松眼睛看不见,不敢使用煤气灶,每每到了吃晚饭的点,都是直接烧壶开水,把剩饭泡一泡就当加热了——这种开水泡饭,老人一吃就是好些年!
  既然吃口热饭都这么麻烦,那为何不干脆住进养老院由专人安排生活呢?谢笃松一脸坚决:“有儿有女的,进养老院会被街坊邻居笑话呢!”
  今年7月,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进入摸底调研的试运营阶段,据陈玉回忆:“来到谢老家时,他就一个要求——‘希望有人送餐上门’,而我们恰好储备有相关的餐饮企业资源。”于是,谢笃松成为了“虚拟养老院”的第一位服务对象。
  从此,老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饭菜量足可口,质量有“养老院”工作人员严格把关,且价格比市场价略微便宜,还不收取任何服务费、打包费。
  “我每天中午11点半和下午5点半都会坐在门口等。”不难听出,每日的两个饭点已成为谢笃松生活中的最大期盼,“所以今天你敲门时,我以为是饭菜提前送到了呢!”他还告诉记者,“送来的饭菜好吃得很,满满一碗,每顿一个荤菜配一个素菜,肉管够!”
  但时间一长,新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负责送餐的餐馆并非每天都那么准时,尤其生意火爆或下雨的天气,“他们觉得为送一份饭专门跑一趟划不来”。每次遇上这种情况,“养老院”就会把任务揽过来,哪怕工作再忙也抽出人手将饭菜给老人送去。而为确保准点送达,负责送饭的人常常顾不上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一来一回的,自己往往就饿过了头。陈玉称:“这其实并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范畴,但好在单位离餐馆和老人的家都不是很远,谢老的情况又确实让人心疼,所以我们都乐意给他送饭。久而久之就与老人产生了感情,每次去送饭时还一准陪他聊聊天解解闷。”
  “我听到那些送饭的女孩子喊我‘嗲嗲’会害羞,心里感动得很。除了感谢国家感谢政府,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聊着聊着,谢笃松老人的眼眶就红了。

  链接
  同为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侧重点却可能千差万别,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虚拟养老院”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在于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和个性养老的需求。

从被骂“骗子”到被老人倾心接纳
  8台电脑主机、8部专用电话、11名工作人员、300平米办公场地,却不见哪怕一位老人的身影——这个看上去有些简陋和神奇的所在,就是今年8月份才挂牌试运营的郴州市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听说是“养老院”,就已经有不少观念传统的老人略微排斥了,更何况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养老院”?所以,成立之初,工作人员没少吃“闭门羹”。
  去年才刚大学毕业的邓佩是“虚拟养老院”的一名普通员工,主要任务是外联:“不仅要收集市区所有60岁及以上老人的各种信息,还得联系各个服务行业的企业,把老人的诉求与相应的企业、社会志愿者、社区义工组织等联系起来,以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虽然工作很繁琐,但初期的最大障碍不是别的,居然是来自于服务对象的“不领情”!据邓佩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老人们的不信任是最棘手的。毕竟‘虚拟养老院’刚成立不久,别说老年人,很多年轻人都感到陌生。我们登门收集信息时常被认为是骗子,有些老人甚至连门都不给开……”
  “三无”老人是重点关照对象,邓佩向记者透露称,苏仙区扎上街有位71岁的老妇名叫谢六英,起初工作人员上门收集信息时,她表现得很犹豫,“非常地不信任,感觉像是怕别人知道她的情况”。后来邓佩他们才了解到,老人的经历非常坎坷不幸,导致其性格变得较为敏感,“她老伴病逝得早,膝下又无儿女,之前一直在超市做搬运工,2011年因骨质增生导致膝关节坏死,靠四处借钱勉强进行了手术,但还是失去了劳动能力。好在后来被纳为‘三无’人员,可以享受到一定补贴……”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在尽力照料谢六英的衣食起居,但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比如家里突然没油、没米等,“在临时联系不上相熟社区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她尝试着拨打了‘养老院’的电话。看到我们真把她急需的物资迅速送到,这才相信我们是真心为老年人服务的——如今,她包里随时放着我们的联系名片,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虚拟养老院”一步步走上正轨和显露实效,终于开始被越来越多老年人所熟知、信任并倚重,“我们一般通过网上留言与热线电话2812349两种方式与老人沟通,但懂上网的老人很少,所以接听电话成了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往往中午时分是一天里最忙的时候,电话不间断地打进来,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但能够帮助到这些祖辈甚至曾祖辈老人家,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自称“很快乐”。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8月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已经收集到6225名60岁以上老人的各种信息,实施了将近200次帮助服务。
  
搭建信息化“服务超市”势在必行
  何贤能介绍说,苏仙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是该区今年的民心工程之一,也是目前郴州市唯一集“信息处理、紧急救助、为老服务、服务监管”为一体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依靠信息网络技术,采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方式,力争以最小的建设成本覆盖到了最广人群。
  何贤能认为,调动各类信息化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服务平台,是整合社会资源的集中有效的新途径,不仅仅可用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将来一定会形成全社会的“服务超市”,为所有市民提供便利。

“虚拟养老院”有望惠及全省老年人
  10月9日下午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专访时,陈毅华高度评价“虚拟养老院”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陈毅华表示,相对于家庭赡养和机构养老,它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稳定性、更广泛的参与度,能最大程度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家庭变故等因素导致的老无所依。
  但如何实现社会化养老的持续发展,需要认真琢磨。陈毅华举例称,如长沙市雨花区对信息平台的资金扶助,又如郴州市苏仙区将中心员工安排为公益性岗位,这都是政府的一些积极探索。但“授人以鱼”的同时还要“授人以渔”,他认为,“虚拟养老院”的未来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积极思考,政策持续跟进。
  研究数据显示,到2035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3。据陈毅华透露,接下来,我省将增加“虚拟养老院”试点区,并计划近年内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可以预见,未来的“虚拟养老院”将不限于试点区,不限于相对困难的老年人群,不限于有限的服务内容,而是将无限延伸。

“虚拟养老院”, 养老服务的“破题之举”
  黄诚认为,从宏观上看,“虚拟养老院”的出现是社会保障服务机制的一种创新、养老资源配置的一种优化,“可称得上是养老服务的‘破题之举’”。
  而从运行模式上看,“虚拟养老院”既解决了家庭赡养模式中,子女时间、经济能力有限的窘迫;又突破了机构养老模式中,亲人隔离的困境。
  再从社会层面看,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社会成本,引入了社会多方力量,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创业机会,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虚拟养老院”作为新生事物,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黄诚举例称,比如如何满足更多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实现服务平台由政府包办向市场化运行模式的转变,如何解决降低成本与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矛盾等,“这些都需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编后
  “别看‘养老院’是虚拟的,带给老人们的幸福感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访长沙雨花区、郴州苏仙区这两家国家老龄委在我省的首批试点“虚拟养老院”后,从老人们脸上捕捉到的真切感受。
  显然,“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与国人传统习惯的养老方式,但关键是得“老有所养”。如果把“期望值”再稍微提高一点,那就是得“老有颐养”。如今“虚拟养老院”在长沙、郴州两地的试点都证明了,其不失为一种创新和有效之举。
  而民政部门向我们透露的好消息是:无须多久,“虚拟养老院”将不再局限于试点区,逐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让更多老人成为受益者。这个消息无疑是送给全省老年人的一份“老年节”厚礼,也让我们所有人为之欢欣开怀。因为,与“少年强则国强”异曲同工的是,“老年乐才能国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