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08日> > 总第2375期 > A05 > 新闻内容
悲壮的抉择:七旬母亲带两儿子服毒自尽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陈炜通讯员谭明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门,这桩案件引人深思—— 

悲壮的抉择:七旬母亲带两儿子服毒自尽  

  
      三年前,因五十多年如一日细心照料两名脑瘫儿子的事迹,76岁的常德石门县老人覃雪珍成了当地的名人;然而,三年后,这位他人眼中的好母亲,却以一种让人不解的方式选择“离去”——8月10日与两个脑瘫儿一同服毒自尽,悄然离世。案发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前往当地深入调查,采访了覃雪珍众多亲属、邻居、好友,试图还原这起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 

 
母子三人“选择”服毒自尽
  
   
      尽管近两个月过去了,但对于婆婆覃雪珍的离世,儿媳覃明春依然觉得太过突然。“就在她去世的前两天,我们还有说有笑,她还吩咐我帮她买台新电风扇。”而更让覃明春感到震惊的,是婆婆选择“离去”的方式——8月10日上午,76岁的覃雪珍与她的两个脑瘫儿子——54岁的李永健和48岁的李永宁一同服毒自尽,悄然离世。

  覃明春的丈夫李永仲是覃雪珍的养子,以前曾受婆婆覃雪珍的细心照料。9月26日下午,在常德市石门县楚江镇老西门社区,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见到了覃明春。她告诉记者,三年前,因公公李世合病重去世,覃雪珍又身患类风湿,行动不便,于是委托她帮忙照料。事发当天,她和往常一样准备去婆婆家做午饭。

  只是,这次却和以往有些不同。“隔着门就能闻到一股很浓的气味,很难闻。”覃明春说,她起初没有多想,只以为是附近的居民在烧废旧物品,但连敲带喊近两分钟后屋内不见回应,这才开锁进屋。

  刚进屋,眼前的一幕惊得覃明春连连尖叫。“当时的客厅里,老大(李永健)躺在地上,老二(李永宁)瘫坐在椅子上,婆婆一个人躺在隔壁卧室的床上,嘴里都吐着白沫,怎么叫都不醒。”很快,覃明春的叫喊声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注意。

  李远满,覃雪珍的邻居兼石门县航运公司同事,也是事发后最早赶往现场的居民之一。“我当时正在院子里和老人聊天,因为跟覃(雪珍)家隔得近,所以一听到叫声,马上就过去了。”他说,一开始看到覃雪珍和她两个脑瘫儿子晕倒在地上时,自己还以为覃家三人是吃坏了东西导致食物中毒的,但看到覃雪珍床边摆放的农药瓶,空气中残留的刺鼻气味,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当时只感觉要出大事。”李远满说。

  事实也正如李远满预感的那样:他当即给李永健、李永宁兄弟二人分别把了脉,但都没了脉搏,至于覃雪珍,还有呼吸。然而,尽管在邻居的帮助下覃雪珍被第一时间送往石门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但一天之后,她依然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覃老和孩子去世时,衣服裤子都穿得比较整齐,房里的家用电器也一样没少,不可能是他杀。”“老人辛辛苦苦养了两孩子几十年,更不可能去毒害他们。”随后的两天里,对于死亡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在覃雪珍亲戚与附近邻居间展开激烈讨论。直到8月13日,随着一份由常德市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这件离奇案子才最终有了权威性的结果。这份鉴定报告这样写着:“病理诊断:重度肺水肿、肺瘀血……综上所述,结合尸检人员提供的资料,死亡原因为死者自主服用敌敌畏中毒所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排除他杀可能性。”对此,覃雪珍的亲戚李爱华(化名)表示认同,因为李氏兄弟二人因患先天性脑瘫导致四肢严重变形无法伸展,基本丧失行动能力。“别说走路,就连穿衣吃饭都没办法一个人完成。”他觉得,如果排除他杀可能,李氏兄弟服毒离世很可能是母亲覃雪珍无可奈何下才做出的艰难“选择”。
  
儿子的“心愿”

  与两儿子一起服毒自尽?这一结果让附近的居民一时难以理解。  在邻居喻菊红的记忆里,覃雪珍是一位健谈、热心的老人。“去世前,每次碰到我,她都会主动打招呼,平时给儿子们喂完饭后,也会下来和我们聊聊天,有时还会打打牌。她和别人都是有说有笑的,没什么异常,怎么就自杀了呢?”对于覃雪珍去世的“选择”方式,喻菊红至今感到不解。

  这不是喻菊红一个人的疑问。9月27日上午,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再次来到覃雪珍家附近走访。见记者到来,附近居民陆续拥来,他们不自觉地展开了“讨论”。

  邻居张爱梅(化名)介绍,两个孩子自生下来发病至今,覃雪珍从未放弃过,一直由她亲自抚养、伺候。“五十多年里,每天都坚持给两个儿子端水洗澡、穿衣喂饭,即便她丈夫(李世合)三年前去世后,也没改变过。一个母亲做到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几年里,经不少媒体报道后,覃雪珍也成了当地的名人。

  五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脑瘫儿子的覃雪珍为何却以如此极端的方式选择了“离开”?就在居民困惑不解之际,随后赶来的李爱华说了自己的看法:“她(指覃雪珍)或许是想在自己去世前完成小儿子的最大‘心愿’。”

  李爱华透露,覃雪珍在去世前一个月,曾和自己无意中说起身体欠佳的事。“她跟我说自己的身体最近越来越差,怕坚持不了多久,而最担心的是自己去世后,两个儿子没人帮忙照料。”在他看来,覃雪珍做出的“选择”虽然让人难以理解,但联想到李永宁的“心愿”,出现这种结局也是有可能的。“曾有人问过他(指李永宁)的最大心愿,他只说了一个字,‘死’。”李爱华说。

  李爱华提及的“心愿”最早出现在3年前——一部由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道德观察》栏目于2010年1月8日录制播出的专题片,名为《永不放弃》。今年9月27日下午,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李爱华的帮助下找到了视频。

  在这段长达一刻钟的视频里,记者看到:早在2010年,老大李永健已开始节食,由起初的每天两顿饭菜缩减至午间一餐。

  有人问:“一天一顿饭能吃饱吗?”,李永健张着嘴,歪着脖,四肢不断地上下扭动,但回答简短坚定:“能!”

  又问:“是不是为了减肥?”李永健没有吭声,只是笑。“是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咧着牙,连连点头。

  至于老二李永宁,吃过晚饭后,没有过多走动,早早地便上了床。即便睁着眼没有睡意,即便长时间躺卧在床翻不得身,全身难受,他也很少吭声——“而这只是为了更快地睡着,因为只有这样,年老的父母才能安心。”视频里旁白如是解释。

  视频里,老大老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或许是残酷的现实、未知的将来给李永宁带来太多的恐慌和忧虑,他最终说出了自己心底的愿望——“死”。

  李永宁的“心愿”,李爱华将其理解为解脱对父母的拖累。可即便这样,也由不得兄弟二人自己做主,正如视频最后,当时健在的李世合道出的一连串呵斥:“你凭什么死?吃药没人给你买,打针没人给你搞来,跳楼你也跳不下去……连死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是最大的痛苦。”

  求助无果,她做出了“理性”选择? 
        在李爱华看来,覃雪珍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几番考虑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更多的是覃雪珍对两个孩子无法独立生存的一种担忧。“她曾经和我说过,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去世后,两个孩子没人帮忙照料,或者没法像她那样尽心尽力。”

  对此,石门县楚江镇老西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书剑也从侧面证实了李爱华的看法。“事发后,我看过覃雪珍喝下的那瓶敌敌畏农药,这种药至少停产10年了,市面上早就没得卖,应该不是新买的。”另外,覃雪珍的养子李永仲回忆,此前他曾多次帮母亲打理房间,也从未发现过这瓶农药。

  李爱华说,为解决这一难题,覃雪珍最初的打算是找亲戚帮忙照料,但效果不佳。“两孩子除了母亲喂的饭菜,其余任何人(喂)的基本不吃。”无奈下,覃雪珍只得从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寻求帮助。

  9月27日下午,石门县楚江镇老西门社区给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提供了一份《关于我的两个残疾儿子李永健、李永宁申请入住福利院的报告》的材料。材料是李世合写的。原来,李世合经多方打听后想将两儿子送进福利院,并希望当地政府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减免每月2000元的寄养入住费用。

  记者发现,在这份时间为2008年6月5日的材料里写有当时县领导的批示,上面要求“民政局局长李钢就此事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此特殊问题”。不过,在李爱华的记忆里,事情一开始并不顺利。“和(李)世合去了局里几次,都没有回应。”

  直到2010年年初,覃雪珍一家经央视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后,这才有了喜人变化。

  李爱华说,央视报道不久后,当地民政部门和社区随即计划将李永健、李永宁兄弟送到当地的养老机构。“两位老人都去看了,但不是很满意。”与此前丈夫积极申请争取不同的是,覃雪珍考察回来后直接谢绝了政府的帮助。

  在李爱华的描述中,覃雪珍去养老院考察的那次,他也在。“那时的养老院因二楼的平台比住房稍微高点,一碰上阴雨天气,雨水很容易往房间里灌。”更让人担心的是,“当时养老院里的自来水管刚好爆裂,负责煮饭的工作人员懒得去挑水,便花钱雇佣老人去做。很多老人都抢着干,一桶水几块钱,从伙食费里扣。”李爱华说,当天在养老院,覃雪珍很少说话,但一回到家,她更着急了。“她觉得两儿子在养老院根本没法独立生活,尤其是李永健说如果把他们兄弟送出去,就自杀。”

  那一年冬天,李世合不幸病重去世。随后的三年,随着覃雪珍的病情加重,母子三人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可是,今年8月10日,李氏兄弟最终还是实现了三年前的“心愿”,而且,“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让人心碎的心愿的或许正是自己的母亲,覃雪珍。

  声音:  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等为社会养老偏见主因  常德市社会救助局综合科科长董敏  社会上确实曾有过一些关于社会养老机构的负面信息,这些信息也许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给了这家人,导致他们对这些机构缺乏信任感,而信息不对等是李氏兄弟对养老机构抗拒的主要原因。

  现在养老机构已经步入正轨,但受“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影响,有些偏见一时半会还无法消除。另外,养老机构不是个人家庭,有规范化的要求,并不如家里那样随意,也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不适应的影响。  常规社会救助体系,精神需求常被忽视  长沙市天心区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叶  目前的常规社会救助体系,还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以保障救助者的起码的物质生存需求为主。

  至于精神需求,不仅在救助层面,就是在整个社会,都常被忽视。“而且,因为能力有限,单靠救助部门一家,很难实现精神层面的救助。”至于社会救助部门针对救助对象开展的心理救助,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编后:  
       10月1日是“国际老人日”,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则是我国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可对于年过七旬的常德老人覃雪珍来说,在这个老人节前夕的悲壮抉择却有着太多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心酸。这场悲剧背后更多的原因,或许我们再也无法了解。但留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很多。比如,如果社会各界能给予更多的关注,能够与这个特殊家庭多一些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给她物质上和精神上实实在在的帮助……或许能够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古代有“养儿防老”的说法,近年以来,还有推迟退休、以房养老等诸多讨论,其实无论哪种观点,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和了解像覃雪珍一样的老人的实际困难,倾听不同老年人的心声,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让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